• <option id="4mqmm"></option>
    <td id="4mqmm"><option id="4mqmm"></option></td>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李建忠" 3條結果
    • 小劑量洋地黃制劑在肺癌患者全肺切除術后的臨床應用

      目的探討全肺切除術后應用洋地黃制劑的臨床意義。 方法回顧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胸外科78例肺癌全肺切除患者的臨床資料。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39例,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齡(56.8±14.8)歲;試驗組39例,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齡(57.4±10.1)歲。行單側全肺切除術后,試驗組給予口服小劑量洋地黃制劑,在第3、5、7天比較兩組患者的動脈血氧分壓(PaO2)、肺動脈收縮壓(SPAP)、平均動脈壓(MAP)、肺動脈舒張壓(DPAP)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率。 結果應用洋地黃制劑治療后,試驗組SPAP、MAP、DPAP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心律失常發生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PaO2、肺感染以及循環障礙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小劑量洋地黃制劑可以改善單側全肺切除術后患者的心功能。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脾多肽注射液通過腫瘤轉移相關蛋白 1 參與大鼠急性肺損傷的保護作用

      目的 將脾多肽應用于脂多糖(LPS)誘導的大鼠急性肺損傷模型,探討其肺保護機制,為臨床應用提供基礎研究依據。 方法 將 80 只健康 SD 大鼠隨機分為脂多糖組(LPS 組),對照組,脾多肽組和脂多糖+脾多肽組,每組各 20 只。 LPS 5 mg/kg 通過腹腔內注射的方式建立大鼠急性肺損傷模型。4 h 后麻醉處死大鼠獲取肺組織,通過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濕干重比值、蘇木精-伊紅(HE)染色、原位末端凋亡法(TUNEL)以及 Western blotting,檢測肺損傷相關指標。 結果 脾多肽顯著改善肺組織損傷,減輕肺水腫,抑制炎癥因子的釋放和細胞的凋亡。此外,脾多肽可抑制腫瘤轉移相關蛋白 1(MTA1)的表達。 結論 脾多肽注射液通過 MTA1 對大鼠急性肺損傷具有保護作用。

      發表時間:2019-03-01 05:2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術后放療在ⅢA-N2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預后中的臨床價值

      目的評估術后放療(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PORT)對接受手術和化療的ⅢA-N2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預后的影響。方法本研究從SEER Research Plus數據庫(17 Registries,November 2012 Submission [2000-2019])中選擇并納入的所有接受手術和化療的ⅢA-N2期非小細胞肺患者。根據是否采用術后放療,將患者分為PORT組和非PORT組。采用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評估潛在的預后因素。采用傾向性評分匹配法(匹配比1∶1,卡鉗值設為0.01)和Kaplan-Meier生存曲線比較PORT組和非PORT組患者的總體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疾病特異生存(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的差異。結果本研究最終納入2468例ⅢA-N2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其中男1078例、女1390例,中位年齡65(58~71)歲。PORT組1336例,非PORT組1132例。PORT組與非PORT組的OS[多因素分析:HR=0.951,95%CI(0.859,1.054),P=0.338]和DSS[多因素分析:HR=0.914,95%CI(0.816,1.025),P=0.123]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傾向性評分匹配后,兩組基線特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OS和DSS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PORT未明顯改善接受手術和化療的ⅢA-N2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