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4mqmm"></option>
    <td id="4mqmm"><option id="4mqmm"></option></td>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關鍵詞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關鍵詞 包含"副舟骨" 4條結果
    • 副舟骨切除結合脛后肌腱止點前置重建治療副舟骨源性平足癥

      目的 探討副舟骨切除結合脛后肌腱止點前置重建治療副舟骨源性平足癥的方法及臨床療效。 方法 2006 年5 月- 2011 年6 月,收治33 例(40 足)經6 個月以上保守治療無效的副舟骨源性平足癥患者。男14 例(17足), 女 19 例(23 足);年齡16 ~ 56 歲,平均30.1 歲。均有雙側副舟骨,其中單側發病26 例,雙側7 例。出現平足癥狀至入院時間為7 個月~ 9 年,中位時間24 個月。中足功能采用美國矯形足踝協會(AOFAS)評分標準評定為(47.9 ± 7.3)分。X 線片檢查示,均有足部Ⅱ型副舟骨,足弓高度不同程度丟失,均伴后足輕度畸形。術中切除副舟骨,行脛后肌腱止點前置帶線錨釘重建術治療。 結果 術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無相關并發癥發生。術后30 例(36 足)患者獲隨訪,隨訪時間6 ~ 54 個月,平均23 個月。患者術后6 個月足部疼痛均消失,足部外觀明顯改善。末次隨訪時中足功能AOFAS 評分為(90.4 ± 2.0)分,與術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9.73,P=0.00)。X 線片檢查,均無內固定錨釘松動、斷裂等發生;足弓高度、跟骨傾斜角、跟距角及距骨- 第1 跖骨角與術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lt; 0.01)。 結論 采用副舟骨切除結合脛后肌腱止點前置重建治療副舟骨源性平足癥可有效糾正平足畸形,足功能恢復好,并發癥少。

      發表時間:2016-08-31 04:2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改良內固定融合術治療成人Ⅱ型痛性足副舟骨

      目的探討改良內固定融合術治療成人Ⅱ型痛性足副舟骨(painful accessory navicular,PAN)的療效。方法2016 年 1 月—2017 年 12 月,采用改良內固定融合術治療 29 例(37 足)Ⅱ型 PAN。其中男 12 例,女 17 例;年齡 18~50 歲,平均 41.4 歲。扭傷 24 例,無明顯誘因 5 例。患者均行 6 個月以上保守治療,癥狀無明顯改善。術前及末次隨訪時采用美國矯形足踝協會(AOFAS)中足評分評估臨床療效;X 線片測量跟骨傾斜角、距骨第 1 跖骨角、距舟關節包容角、距骨第 2 跖骨角。結果術后 1 例出現切口淺表感染,經加強換藥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無深部感染或骨髓炎發生。29 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 12~33 個月,平均 25.1 個月。X 線片示關節面均于術后 2~5 個月愈合,平均 3.4 個月。隨訪期間未見內固定物松動或斷裂。末次隨訪時,AOFAS 疼痛、功能、力線評分及總分以及距舟關節包容角、距骨第 1 跖骨角和距骨第 2 跖骨角均較術前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跟骨傾斜角手術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097,P=0.276)。結論采用改良內固定融合術治療成人Ⅱ型 PAN 可有效緩解癥狀,患足功能恢復良好,并發癥少。

      發表時間:2019-12-23 09:4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康復治療結合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作矯形鞋墊對副舟骨炎的療效研究

      目的 探討康復治療結合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作(computer-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aided manufacture, CAD/CAM)矯形鞋墊對副舟骨炎的療效。方法 選取 2018 年 7 月—2020 年 2 月在四川省骨科醫院就診的副舟骨炎患者。采用抽簽法隨機將納入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采用常規傳統的康復治療,試驗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配制了 CAD/CAM 矯形鞋墊以配合步行。于治療后第 5、12 周測試臨床療效,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 VAS)評估足部疼痛情況、美國骨科足踝協會(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Association, AOFAS)評分量表評估足部功能。結果 共納入患者 78 例,發生脫落 3 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 VAS 評分(t=0.329,P=0.743)、AOFAS 評分(t=0.431,P=0.668)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第 5、12 周,試驗組的 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t=4.517、5.299,P<0.001),AOFAS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t=6.239、5.779,P<0.001);隨時間推移,兩組患者 VAS 評分降低(P<0.05),AOFAS 評分增加(P<0.05)。結論 康復治療結合 CAD/CAM 矯形鞋墊對副舟骨炎較傳統的康復治療有更好的療效。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兩種術式治療兒童柔韌性平足合并痛性副舟骨療效比較

      目的 比較分析距下關節制動術(subtalar arthroereisis,STA)聯合改良Kidner術與單純STA治療兒童柔韌性平足合并痛性副舟骨的臨床療效。 方法 回顧分析2018年8月—2021年8月收治且符合選擇標準的33例柔韌性平足合并痛性副舟骨患兒臨床資料。根據手術方式分為聯合組(17例,行STA聯合改良Kidner術)和對照組(16例,單純行STA)。兩組患兒性別、年齡、側別、病程及術前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美國矯形足踝協會(AOFAS)踝與后足評分、距骨-第1跖骨角(talus-first metatarsal angle,T1MT)、距骨-第2跖骨角(talus-second metatarsal angle,T2MT)、距舟覆蓋角(talonavicular coverage angle,TCA)、距骨第1跖骨角(Meary角)、跟骨傾斜角(Pitch角)、跟骨外翻角(heel valgus angle,HV)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記錄兩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術中透視次數及圍術期并發癥;定期復查患足正側位及軸位X線片并測量T1MT、T2MT、TCA、Meary角、Pitch角、HV;手術前后采用VAS評分、AOFAS踝與后足評分評價疼痛及功能恢復情況。結果 兩組患兒均順利完成手術,無血管、神經、肌腱損傷等手術并發癥發生。對照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及術中透視次數均明顯優于聯合組(P<0.05)。聯合組1例患兒切口邊緣處皮膚出現部分壞死,予以換藥、烤燈照射等處理后愈合;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兒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2~36個月,平均19.6個月。末次隨訪時,兩組VAS評分、AOFAS踝與后足評分均較術前顯著改善(P<0.05),聯合組上述評分手術前后差值優于對照組(P<0.05)。影像學檢測示,末次隨訪兩組T1MT、T2MT、TCA、Meary角、HV均較術前顯著改善(P<0.05),Pitch角與術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間手術前后差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兩種術式均能有效治療兒童柔韌性平足合并痛性副舟骨,單純STA具有微創優勢,而STA聯合改良Kidner術臨床療效更佳。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