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軍醫大學基礎醫學院黃啟超副教授和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普通外科何顯力教授團隊在自然出版社與川大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主辦的《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上發表研究論文,揭示上調的mtDNA拷貝數通過增強線粒體氧化磷酸化促進微衛星穩定腸癌的進展。研究提供了mtDNA上調促進結直腸癌進展的證據,并揭示了其相關機制,為微衛星穩定的結直腸癌治療靶點提供理論依據。黃啟超副教授和何顯力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孫夏承碩士和戰蕾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
印度理工大學Pralay Maiti教授在自然出版社與川大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主辦的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上發表了綜述,介紹了癌癥治療藥物的靶向遞送系統及其性能。(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17-0004-3,閱讀原文及下載PDF可直接點擊本文最下方“閱讀原文”)。該文的通訊作者是Pralay Maiti教授,第一作者是Sudipta Senapati博士。
美國喬治亞大學Y. George Zheng教授在自然出版社與川大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主辦的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上發表了研究性文章,采用停止流動熒光檢測方式開發PRMT1抑制劑,采用這種方法不僅能用該篩選PRMT1的小分子抑制劑,同時還能確認該小分子抑制劑的作用機制。(http://www.nature. com/articles/sigtrans20175,閱讀原文及下載PDF可直接點擊本文最下方“閱讀原文”)。該文的通訊作者是Y. George Zheng教授,第一作者是Kun Qian博士。
武漢大學卿國良教授在自然出版社與川大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主辦的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上發表綜述,全面總結了靶向Myc治療癌癥的策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 018-0008-7,閱讀原文及下載PDF可直接點擊本文最下方“閱讀原文”)。該文的通訊作者卿國良教授,第一作者為陳慧博士。
美國加洲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林碩教授在自然出版社與川大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主辦的《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上發表研究論文,揭示了Etv2基因在惡性膠質瘤腫瘤細胞內皮轉分化過程中的關鍵作用,提示其可能是良好的抑制內源性GBM腫瘤血管生成的潛在靶點。林碩教授為通訊作者,趙成建教授為第一作者。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安全評價中心任進研究員和李春竹博士后在自然出版社與川大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主辦的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上發表了研究性文章,發現了miR-338-5p可以通過作用于不同的靶點進而起到同時調控肝細胞癌的多藥耐藥和細胞增殖的作用。本文的通訊作者是任進研究員和李春竹博士后,第一作者是趙陽碩士。
國際知名免疫學家,誘導性調節T細胞的主要發現者鄭頌國教授和國際關節炎研究的先鋒之一David Brand教授聯合課題組在自然出版社與川大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主辦的《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上發表專家述評,在分析白介素2(IL-2)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對調節性T細胞(Treg)作用機制的基礎上,總結目前使用低劑量IL-2治療的自身免疫疾病的臨床研究作用及機制,提出在優化IL-2安全劑量和與其他細胞因子復合物的聯合作用方面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博士研究生葉聰秀為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