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PTTG的表達在非小細胞肺癌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及其與CMYC蛋白表達的關系。方法:應用免疫組化SP法檢測PTTG、CMYC二種蛋白在44例非小細胞肺癌、20例肺良性病變組織和12例正常支氣管粘膜上皮組織中的表達。結果:PTTG和CMYC蛋白在非小細胞肺癌組織中的表達明顯高于肺良性病變組及癌旁組織,在TNM分期、淋巴結轉移組間差別有統計學意義。非小細胞肺癌組織中PTTG與CMYC表達呈顯著正相關。結論:提示PTTG和CMYC可能參與了非小細胞肺癌的發生和發展,可作為反映其生物學行為的指標。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PTTG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xpressions of CMYC protein in huma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PTTG,CMYCproteins in 44 surgical specimens from NSCLC patients,20 pneumonic benign lesion and 19 normal bronchial epithelium. Results:There were high erexpressions of PTTG,CMYC in NSCLC tissues than inadjacent tissues and benign lesions.There wer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ir expressions and TNM stage,lymphnode metastasis.The expression of PTTG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MYC. Conclusion: Overexpression of PTTG,CMYC may be related to human NSCLC,PTTG and CMYC play a cooperative role inthe process of NSCLC,all of them may be used as important indices for biologic behavior of NSCLC.
Wnt信號通路的異常激活與腫瘤的發生密切相關,T細胞因子4(Tcf4)和β連環蛋白(β-catenin)是該通路中重要的信號傳遞因子。本文應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檢測97例結直腸癌組織和40例正常黏膜組織中Tcf4、β-catenin和Wnt信號通路抑制因子分泌型卷曲相關蛋白1(SFRP1)的表達關系,探討其臨床意義及與預后的關系。結果顯示:在結直腸癌中,Tcf4及β-catenin異位表達顯著高于正常黏膜組織(P<0.01),SFRP1表達顯著低于正常黏膜組織(P<0.01);結直腸癌中SFRP1的表達與Tcf4和β-catenin異位表達呈負相關(r=-0.599,P<0.01;r=-0.250,P<0.05);Tcf4和β-catenin異位表達均與淋巴結轉移和Dukes分期有關(P<0.05),SFRP1表達與與腫瘤浸潤深度有關(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Tcf4和β-catenin異位表達的患者生存率明顯低于陰性者(P<0.01),而SFRP1陽性表達的患者生存率明顯高于陰性者(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β-catenin異位表達和SFRP1的表達及Dukes分期是影響結直腸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因素(P<0.05)。結果提示在結直腸癌中Wnt信號通路因子Tcf4和β-catenin異位表達,可能與SFRP1的表達下調或缺失有關;β-catenin在細胞核內積聚與Tcf4形成復合體是維持結直腸癌惡性表型的重要分子開關;三者聯合檢測可能對結直腸癌的進展及預后判斷有著重要意義,并為結直腸癌的基因治療提供新的分子靶點。
目的 探討 EphA2 受體及其配體 EphrinA1 在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方法 應用免疫組織化學和原位雜交方法檢測 EphA2 和 EphrinA1 在 30 例乳腺纖維瘤、30 例乳腺囊性增生和 100 例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組織中的表達,分析其表達水平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以及二者間表達的相關性。 結果 ① 免疫組織化學方法和原位雜交法均檢測到 EphA2 及其配體 EphrinA1 蛋白和 mRNA 在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組織中的表達均分別明顯高于其在乳腺囊性增生組織(P<0.001)和乳腺纖維瘤組織(P<0.001)中的表達。② EphA2 和 EphrinA1 蛋白和 mRNA 表達均與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的淋巴結轉移、組織學分級和 TNM 分期有關(P<0.05),即在有淋巴結轉移、組織學分級較高及TNM 分期較晚的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組織中 EphA2 和 EphrinA1 蛋白和 mRNA 表達陽性率均較高;然而二者的表達與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的年齡和腫瘤直徑無關(P>0.05)。③ 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組織中 EphA2 與 EphrinA1 蛋白表達陽性率呈正相關(rs =0.999,P<0.01), EphA2 與 EphrinA1 mRNA 表達陽性率也呈正相關(rs =0.942,P<0.01)。 結論 EphA2 和 EphrinA1 的表達可能與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的發生、發展有一定的關系,對其聯合檢測可能對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的生物學特征和預后判斷具有一定的指導性意義,可能為今后的臨床用藥、預測預后和靶向治療提供新的靶點。
目的 探討甲狀腺胸腺樣分化癌(carcinoma showing thymus-like differentiation,CASTLE)的組織學來源、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 方法 對 5 例甲狀腺 CASTLE 實施手術根治性切除及術后放射治療,對手術切除的腫瘤組織進行免疫組化 S-P 法染色,檢測腫瘤細胞 CD5、CD117、細胞角蛋白-5/6(CK5/6)、P63 蛋白、甲狀腺轉錄因子-1(TTF-1)、癌胚抗原(CEA)、降鈣素(CT)、抗原 Ki-67、嗜鉻粒蛋白 A(CgA)、甲狀腺球蛋白(Tg)、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體 γ(PPARγ)、鈉碘轉運體(NIS)以及促甲狀腺激素受體(TSHR)的表達,并采用 DNA 測序法檢測鼠類肉瘤濾過性毒菌致癌同源體 B1(BRAF)基因和端粒酶逆轉錄酶(TERT)啟動子突變情況。同時與同期收治的甲狀腺低分化癌 8 例及甲狀腺未分化癌 6 例患者的資料進行綜合對比分析。 結果 甲狀腺 CASTLE 腫瘤細胞的 CD5、CD117、CK5/6 以及 P63 均呈陽性表達,TTF-1、CT、CgA、Tg、PPAR-γ、NIS 以及 TSHR 均呈陰性表達;甲狀腺低分化癌及未分化癌中 CD5 和 CD117 均呈陰性表達,CK5/6、P63、TTF-1、CgA、Tg、NIS 及 TSHR 顯示部分病例呈陽性表達。甲狀腺 CASTLE 中未發現 BRAFV600E 基因及 TERT 啟動子突變,甲狀腺低分化癌和未分化癌中均未發現 BRAFV600E 突變。甲狀腺低分化癌存在 TERT 啟動子突變 4 例(4/8),其中 C228T 位點突變 3 例,C250T 位點突變 1 例;甲狀腺未分化癌存在 TERT 突變 2 例(2/6),其中 C228T 位點突變 1 例,C250T 位點突變 1 例。全部 5 例甲狀腺 CASTLE 患者術后隨訪 3~47 個月(平均 25.6 個月)無復發及轉移。 結論 甲狀腺 CASTLE 的組織學來源可能與甲狀腺無關。聯合檢測 CD5、CD117、P63、TTF-1、Tg、NIS 及 TSHR,對甲狀腺 CASTLE 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檢測 BRAFV600E 及 TERT 啟動子突變,對甲狀腺 CASTLE 診斷與鑒別診斷的意義尚需進一步研究。
目的 探討沉默信息調節因子-1(silence signal regulating factor-1,SIRT-1)和上皮型鈣黏附素(epithelial cadherin,E-cadherin)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方法 采用免疫組織化學 SP 方法檢測 SIRT-1 和 E-cadherin 蛋白在胃癌組織及其相應的癌旁組織中的表達情況,采用 Spearman 方法分析 SIRT-1 與 E-cadherin 蛋白表達的相關性。 結果 SIRT-1 蛋白表達陽性率在胃癌組織中明顯高于其相應的癌旁組織(χ2=5.791,P=0.016),其在彌漫型胃癌組織中明顯低于腸型胃癌組織(P<0.05),而其陽性表達與胃癌患者的年齡、性別、腫瘤大小、腫瘤部位、分化程度、TNM 分期及淋巴結轉移均無關(P>0.05)。E-cadherin 蛋白表達陽性率在胃癌組織中明顯低于其相應的癌旁組織(χ2=10.868,P=0.001),其在彌漫型胃癌組織中明顯高于腸型胃癌組織(P<0.05);同樣與胃癌患者的年齡、性別、腫瘤大小、腫瘤部位、分化程度、TNM 分期及淋巴結轉移均無關(P>0.05)。SIRT-1 與 E-cadherin 蛋白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呈負相關關系(rs=–0.381,P=0.013)。 結論 胃癌組織中 SIRT-1 的表達增高可能通過下調 E-cadherin 表達從而促使腫瘤的發生和發展,SIRT-1 及 E-cadherin 的表達變化可能參與了腸型胃癌的發生。
目的 觀察 Twist 在食管鱗狀細胞癌(鱗癌)患者中的表達情況,分析 Twist 陽性表達與食管鱗癌患者脈管內出現瘤栓、無病生存期的關系,為減少腫瘤復發、延長無病生存時間、改善預后提供臨床證據。 方法 回顧性分析 2010 年 6 月至 2012 年 6 月四川省腫瘤醫院胸外科 70 例食管鱗癌并接受手術治療、完成臨床隨訪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 39 例、女 31 例,平均年齡 63.6 歲。對其術后石蠟標本進行免疫組化染色,觀察 Twist 在正常食管組織、腫瘤組織和脈管瘤栓中的表達情況。 結果 Twist 陽性表達率在正常食管組織中和腫瘤組織中分別為 42.9%、77.1%,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脈管瘤栓陽性和陰性的食管鱗癌患者腫瘤細胞中 Twist 陽性表達率分別為 74.3%、8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Twist在腫瘤細胞和在脈管瘤栓內陽性表達率分別為74.3%、71.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Twist 在脈管瘤栓陽性患者的淋巴管內和血管內表達分別為 56.0%、72.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Twist 在食管癌腫瘤組織中的表達明顯高于正常組織,但腫瘤細胞內 Twist 是否陽性表達與該類患者平均無病生存期長短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目前尚不能認為 Twist 的表達情況可以作為判斷食管癌預后的參考指標之一,有待進一步研究。
目的 探討 Notch-2 蛋白和 Numb 蛋白在甲狀腺乳頭狀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方法 回顧性收集 2014 年 3 月至 2017 年 3 月期間于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行手術切除的 50 例 PTC 患者的癌組織及其癌旁組織標本,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方法檢測癌組織及其癌旁組織中 Notch-2 蛋白和 Numb 蛋白的表達。 結果 ① 癌組織和癌旁組織中 Notch-2 蛋白和 Numb 蛋白的表達:癌組織中 Notch-2 蛋白的表達陽性率為 82.00%(41/50),高于癌旁組織的 18.00%(9/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960,P<0.001);癌組織中 Numb 蛋白的表達陽性率為 66.00%(33/50),高于癌旁組織的 0(0/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254,P<0.001)。② 癌組織中 Notch-2 蛋白和 Numb 蛋白表達的相關性:癌組織中 Notch-2 蛋白與 Numb 蛋白的表達呈正相關關系(rs=0.323,P=0.022)。③ 癌組織中 Notch-2 蛋白和 Numb 蛋白的表達與 PTC 患者臨床病理學特征的關系:癌組織中 Notch-2 蛋白的表達與患者的性別、年齡、腫瘤直徑、包膜浸潤、頸部淋巴結轉移及 TNM 分期均無關(P>0.05);癌組織中 Numb 蛋白的表達與患者的性別、年齡、腫瘤直徑和包膜浸潤均無關(P>0.05),而與頸部淋巴結轉移和 TNM 分期均有關(P<0.05),無頸部淋巴結轉移組患者的表達陽性率高于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組,Ⅰ期+Ⅱ期組患者的表達陽性率高于Ⅲ期+Ⅳ期組。 結論 PTC 組織中 Notch-2 蛋白和 Numb 蛋白的表達陽性率均較癌旁組織高,且兩者在癌組織中的表達存在正相關關系,提示兩者可能在 PTC 的病程進展過程中存在協同作用。
目的總結肝臟上皮樣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HEAML)的臨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征并探討其診斷與鑒別診斷方法。方法回顧性分析 2011 年 8 月至 2017 年 12 月期間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病理科外科活檢的 5 例 HEAML 患者的臨床和影像學表現、病理學形態及免疫組織化學特征。結果5 例患者中男 2 例,女 3 例;年齡 38~64 歲,平均 50 歲。肝臟左葉腫瘤 2 例,右葉腫瘤 3 例。術前影像學檢查有 3 例診斷為肝癌,有 2 例診斷為肝臟錯構瘤和(或)血管瘤。腫瘤直徑 1.5~7.0 cm,平均 3.6 cm。鏡下腫瘤由較多上皮樣平滑肌細胞、薄壁血管及少量脂肪混雜而成。免疫組織化學檢測結果見 melan-A、 HMB45 及 SMA 均陽性,HepPar-1、AE1/AE3、EMA、CD117、Dog-1、CD10、CgA、Syn 和 Desmin 均陰性, Ki-67 增殖指數 2%~10%。患者隨訪 2~76 個月(平均 31.4 個月),均無瘤存活,無一例復發或轉移。結論HEAML 是肝臟少見的原發性間葉性腫瘤,應避免術前、術后病理檢查中將其誤判為肝臟其他良惡性腫瘤,影響臨床處理及治療,結合組織形態及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可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
目的檢測胃癌組織中 Lgr5 及 E-鈣黏蛋白(E-cad)的蛋白表達情況并分析其與胃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的關系。方法采用免疫組織化學 SABC 方法檢測 69 例胃癌組織及 30 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組織中 Lgr5 及E-cad 的蛋白表達情況,同時分析其與胃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的關系。結果Lgr5 和 E-cad 蛋白分別在 60 例(87.0%)和 30 例(43.5%)胃癌患者的胃癌組織中呈陽性表達,分別有 5 例(16.7%)和 30 例(100%)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組織中呈陽性表達,二者在不同組織中的蛋白表達陽性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Lgr5 蛋白:χ2=45.814,P<0.001;E-cad 蛋白:χ2=11.249,P=0.001)。Lgr5 和 E-cad 蛋白在胃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均與分化程度和浸潤深度有關(P<0.05),Lgr5 蛋白在胃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還與淋巴結轉移和幽門螺桿菌(HP)感染有關(P<0.05)而 E-cad 蛋白陽性表達卻與此無關(P>0.05)。Lgr5 蛋白表達陽性和陰性患者的 5 年總生存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819,P=0.117),而 E-cad 蛋白表達陽性胃癌患者的 5 年總生存情況明顯優于 E-cad 蛋白表達陰性胃癌患者(χ2=5.814,P=0.016)。Lgr5 蛋白表達與 E-cad 蛋白表達呈明顯的負相關(rs=?0.355,P=0.003)。結論Lgr5 蛋白可能參與了腫瘤組織局部浸潤、淋巴結轉移過程,與腫瘤惡生程度有關,未發現其陽性表達與預后有關;E-cad 的表達可能參與了腫瘤的腫瘤局部侵襲和進展且與患者預后有關。
目的檢測組蛋白去乙酰化酶 9(histone deacetylase 9,HDAC9)在肺鱗癌組織中的表達情況,分析其表達水平與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的關系,并探究其對肺鱗癌細胞增殖的影響。方法利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檢測 129 例肺鱗癌組織中 HDAC9 的表達情況。采用 χ2 檢驗分析 HDAC9 表達水平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采用 Kaplan-Meier 法進行生存分析。采用單/多因素 Cox 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分析影響患者總生存期的獨立預測因子。利用 CRISPR/dCas9 轉錄激活系統激活肺鱗癌細胞系 EBC-1 中 HDAC9 基因的轉錄,并通過 CCK8 細胞增殖實驗、克隆形成實驗觀察肺鱗癌細胞的增殖改變。結果全組 39 例(30.2%)患者 HDAC9 呈低表達,90 例(69.8%)呈高表達,高表達組總生存期較低表達組差(P=0.032),HDAC9 表達水平與腫瘤分化程度(P=0.035)、腫瘤大小(P=0.041)及淋巴結轉移(P=0.013)相關。多因素分析顯示 HDAC9 表達水平(P=0.023)、腫瘤分化程度(P=0.003)、腫瘤大小(P=0.003)及淋巴結轉移(P=0.002)是影響肺鱗癌總生存期的獨立預測因子。轉錄激活 HDAC9 可增強 EBC-1 細胞的集落形成能力,且細胞增殖曲線示 HDAC9 轉錄激活組較非靶向對照組增殖能力明顯提高(F=52.7,P=0.002)。結論HDAC9 高表達肺鱗癌患者的預后較低表達患者差,是影響肺鱗癌患者總生存期的獨立預測因子,其表達水平與腫瘤分化程度、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相關。HDAC9 過表達可促進肺鱗癌細胞增殖。提示 HDAC9 可能成為肺鱗癌新的預后生物標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