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對18F-FDG PET雙時相掃描方法鑒別肺部良惡性病變的準確性進行系統評價,明確雙時相掃描的必要性和臨床價值。方法 計算機檢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anFang Data、CNKI和CBM數據庫,檢索時限從1990年1月至2011年11月,納入18F-FDG PET雙時相掃描與金標準(手術式穿刺活檢結果)比較鑒別肺部良惡性病變的診斷性試驗。由2位研究者按納入與排除標準進行文獻篩選、資料提取與納入研究的方法學質量評價后,計算其敏感度與特異度合并效應量以及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下面積(AUC),并進行敏感性分析和亞組分析。結果 共納入19篇文獻,包括1 225個病灶。Meta分析結果顯示:雙時相18F-FDG PET鑒別肺部良惡性病變的敏感度為0.82[95%CI(0.79,0.85)],特異度為0.74[95%CI(0.71,0.78)],AUC為0.837 5。敏感性分析結果顯示:① 剔除結核病變占良性病變比例gt;50%的研究,合并敏感度為0.81[95%CI(0.77,0.84)],特異度為0.76[95%CI(0.72,0.80)],AUC為0.850 3;② 剔除樣本量lt;50例的研究,合并敏感度為0.78[95%CI(0.74,0.82)],特異度為0.78[95%CI(0.74,0.82)],AUC為0.814 1;③ 剔除iSUV(首次標準攝取值)gt;2.5的研究,合并敏感度為0.67[95%CI(0.55,0.78)],特異度為0.66[95%CI(0.54,0.77)],AUC為0.779 8。結論 18F-FDG PET雙時相掃描具有中等診斷價值,跟單時相掃描相比不具有優勢,雙時相掃描不必作為常規檢查應用于臨床。
目的探討癲癇患兒腦細胞葡萄糖代謝與智商的關系。 方法對78例癲癇患兒(癲癇組)發作間期采用18氟-脫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 18F-FDG)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測定腦組織葡萄糖代謝情況, 采用中國修定韋氏兒童智力量表(C-WISC)進行智力測試, 并與15例正常兒童(對照組)智商`進行比較。 結果癲癇患兒語言智商(Verb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VIQ)、操作智商(Performance intelligence quotient, PIQ)、全智商(Full scale intelligence quotient, FIQ)低于對照組(P≤0.001), 癲癇患兒PET正常組、PET單灶低代謝組、PET多灶低代謝組智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 PET異常程度與智商水平呈負相關(rs=-0.549, P<0.001), 不同半球PET異常, VIQ-PIQ偏差(︱VIQ-PIQ︱≥15)不同, 左半球受損以VIQ<PIQ為主, 右半球受損以VIQ>PIQ為主(P=0.004)。 結論癲癇患兒智力受損與PET異常有相關性, 18F-FDG PET檢查結合智力測試可更好反映腦細胞損傷部位及程度, 評估癲癇患兒智商是否受損、損害程度及智商平衡性。
正電子斷層顯像(PET)從代謝角度診斷腫瘤,敏感性高,PET/CT同機圖像融合提供的功能和解剖信息更有利于圖像解釋。18F-FDG是最常用的PET腫瘤顯像劑,在分化型甲狀腺癌(DTC)也得到很好的應用,特別是131I全身顯像陰性而甲狀腺球蛋白陽性患者復發和轉移病灶的尋找。本文就18F-FDG PET顯像在DTC患者術前分期、探尋復發和轉移灶、制定治療方案及預后研究方面的應用進行綜述。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慢性胰腺炎中的一種獨特亞型,其臨床表現與胰腺導管腺癌(PDA)非常相似,故 AIP 患者經常被誤診為 PDA,承受不必要的手術。18F-FDG 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X 線計算機體層成像(PET/CT)檢查可以同時提供胰腺形態、密度和功能代謝的綜合信息,有助于對 AIP 和 PDA 進行鑒別。然而目前臨床上缺乏對 PET/CT 圖像紋理特征的分析,基于現有的診斷手段對二者進行準確鑒別依然存在困難。因此,本文基于多模紋理特征研究 AIP 與 PDA 的鑒別。本文首先采用多種特征提取算法來提取 CT 和 PET 圖像內的紋理特征,然后采用 Fisher 準則和與支持向量機(SVM)相結合的序列前向浮動選擇算法(SFFS)選擇鑒別性能最優的多模特征子集,最后采用 SVM 分類器實現 AIP 與 PDA 的鑒別。結果表明,對病灶的紋理分析有助于實現 AIP 與 PDA 的準確鑒別。
目的研究浸潤性肺腺癌組織中細胞程序性死亡分子-1 配體(PD-L1)蛋白的表達和18F-脫氧葡萄糖(18F-FDG)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計算機斷層掃描(PET/CT)最大標準化攝取值(SUVmax)的關系以及 PD-L1 和 SUVmax 值與臨床因素的相關性。方法回顧性分析 2016 年 8 月至 2018 年 11 月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行肺癌切除手術且病理診斷為浸潤性肺腺癌 84 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 38 例、女 46 例,年齡 60(32~85)歲。腺泡為主型 37 例,乳頭為主型 20 例,貼壁為主型 19 例,實體為主型 5 例,微乳頭為主型 3 例。對 SUVmax 值與其他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進行多因素線性回歸分析;對 PD-L1 蛋白表達與其他病理特征的關系進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在浸潤性肺腺癌整體組(P=0.002)、中級別組織學亞型組(P=0.016),PD-L1 表達組的 SUVmax 值顯著高于非 PD-L1 表達組。對浸潤性肺腺癌整體組及中級別組織學亞型組的 PD-L1 表達的 SUVmax 的界值作分析,分別為 5.34[曲線下面積(AUC):0.732,P=0.002]、5.34(AUC:0.720,P=0.017)。多因素分析顯示有胸膜受累、脈管癌栓及腫瘤直徑的增加可增加 SUVmax 值,中分化相對于低分化可降低 SUVmax 值。低級別組織學亞型與中級別組織學亞型、中級別組織學亞型與高級別組織學亞型的 SUVmax 界值分別為 1.54(AUC:0.854,P<0.001)、5.79(AUC:0.889,P<0.001)。多因素分析 PD-L1 的表達:胸膜受累[P=0.021,OR=0.022,95%CI(0.001,0.558)]及中分化(相對于低分化)[P=0.004,OR=0.053,95%CI(0.007,0.042)]可降低 PD-L1 的表達。結論浸潤性肺腺癌整體組、中級別組織學亞型組中,PD-L1 表達組的 SUVmax 值顯著高于非 PD-L1 表達組。肺腺癌 SUVmax 值的高低及 PD-L1 表達與多種臨床因素有關。
目的 系統評價18F-FDG PET/CT在上皮性卵巢癌治療后的復發診斷準確性。方法 計算機檢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數據庫,搜集18F-FDG PET/CT診斷上皮性卵巢癌復發的臨床診斷試驗,檢索時限均從建庫至2023年2月。由2位評價員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并評價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后,采用Meta-Disc 1.4和Stata 15.0軟件進行分析。結果 共納入15個研究,包括792例患者。Meta分析結果顯示:18F-FDG PET/CT診斷上皮性卵巢癌復發的敏感度、特異度和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88[95%CI(0.85,0.90)],0.80[95%CI(0.75,0.85)]和0.91。亞組分析結果顯示:前瞻性研究與回顧性研究的敏感度一致,但前瞻性研究的特異度高于回顧性研究;研究區域位于亞洲的18F-FDG PET/CT研究在上皮性卵巢癌復發診斷敏感度和特異度高于歐洲/北美洲的研究。結論 18F-FDG PET/CT對上皮性卵巢癌復發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受納入研究數量和質量限制,上述結論尚需開展更多高質量研究予以驗證。
目的 評價18F-FDG PET/CT與99Tcm-MDP骨顯像對腫瘤骨轉移早期診斷的價值。方法 計算機檢索MEDLINE、PubMend、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數據庫,檢索時間截至2010年,搜集18F-FDG PET/CT與99Tcm-MDP骨顯像診斷惡性腫瘤骨轉移的文獻。由3位研究者根據納入與排除標準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和評價質量后,采用MetaDisc軟件進行Meta分析,計算合并敏感性、特異性、診斷優勢比(DOR),并繪制SROC曲線,計算曲線下面積(AUC)與Q。結果 最終納入5個研究。Meta分析結果顯示:18F-FDG PET/CT與99Tcm-MDP骨顯像在診斷腫瘤骨轉移的敏感性合并分別為0.95[95%CI(0.90,0.97)]和0.77[95%CI(0.71,0.83)],特異性合并分別為0.98[95%CI(0.97,0.99)]和0.90[95%CI(0.88,0.92)],DOR合并分別為602.81[95%CI(214.07,1 697.51)]和41.37[95%CI(8.15,210.05)];SROC AUC與Q分別為0.984 2、0.901 7和0.945 4、0.833 1。結論 應用18F-FDG PET/CT早期診斷腫瘤骨轉移明顯優于99Tcm-MDP骨顯像。
目的探討氟代脫氧葡萄糖(18F-FDG)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CT顯像在不明原因發熱(FUO)患者病因診斷的價值。 方法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0月32例FUO患者18F-FDG PET/CT全身顯像結果和臨床資料,結果判斷采用公認的臨床標準。 結果18F-FDG PET/CT顯像能精確找到17例(53.1%)FUO患者發熱病因,對25例(78.1%)患者的診斷有幫助。共有20例患者得到明確診斷,其中感染性炎癥8例,非感染性炎癥2例,惡性腫瘤8例,其他2例。18F-FDG PET/CT顯像對病因判斷的真陽性、假陽性、真陰性、假陰性、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17.0%、4.0%、8.0%、3.0%、85.0%和66.7%。 結論18F-FDG PET/CT顯像對協助不明原因發熱患者的病因尋找具有較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