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4mqmm"></option>
    <td id="4mqmm"><option id="4mqmm"></option></td>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關鍵詞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關鍵詞 包含"鼻部" 5條結果
    • 鼻部亞單位設計綜合矯正單側完全性唇裂修復術后鼻畸形

      目的 探討采用鼻部亞單位進行設計,矯正單側完全性唇裂修復術后鼻畸形的手術方法及療效。 方 法 2006 年1 月- 2008 年12 月,收治18 例單側完全性唇裂修復術后鼻畸形。男7 例,女11 例;年齡6 ~ 26 歲。左側11 例,右側7 例。畸形主要為鼻小柱向健側偏斜、短縮,鼻翼扁平、塌陷,鼻孔寬大、雙側不對稱,鼻翼腳錯位。唇裂修復術至二期矯正手術時間為4 ~ 21 年,平均8 年。術中延長鼻小柱,游離塌陷鼻翼軟骨并懸吊固定于對稱位置,鼻檻組織瓣或鼻底舌形瓣延長患側上唇,其中11 例植入L 形硅膠假體隆鼻。 結果 術后1 例植入L 形硅膠假體者發生排斥反應,予及時取出,6 個月后再行假體植入術后成功。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無術后并發癥發生。鼻外形矯正良好,患側鼻翼隆起,恢復正常弧度,雙側鼻孔對稱。術后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3 個月~ 2 年,平均8 個月。切口隱蔽,未見明顯瘢痕,鼻外形維持良好。 結論 根據鼻部各亞單位畸形特點及形成原因,進行個性化設計鼻翼緣、鼻小柱基底切口并重置固定鼻翼軟骨及各組織瓣,使繼發鼻畸形患者經矯正后達滿意外觀。

      發表時間:2016-09-01 09:0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應用耳后游離皮瓣修復鼻尖和部分鼻翼鼻小柱缺損

      耳后皮膚主要由耳后動脈供血,在乳突下緣平面。血管直徑為1mm。耳后靜脈回流入頸外靜脈。應用吻合血管的耳后皮瓣移植修復2例鼻尖、部分鼻翼和鼻小柱缺損獲得成功,外形尚滿意。詳細介紹了耳后皮瓣的應用解剖及手術方法。

      發表時間:2016-09-01 11:4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改良Zitelli雙葉皮瓣修復鼻下1/3部位軟組織缺損的療效觀察

      目的總結改良Zitelli雙葉皮瓣修復鼻下1/3部位軟組織缺損的療效。 方法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26例鼻下1/3部位基底細胞癌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齡48~65歲,平均56歲。腫瘤累及皮膚全層;TNM分期:TisN0M0 19例,T1N0M0 7例。病程1~5年,平均3年。腫物范圍為1.0 cm×0.5 cm~1.5 cm×1.0 cm。手術擴大切除腫物后,遺留大小為1.5 cm×1.0 cm~2.0 cm×1.5 cm的缺損;于同側設計并切取改良Zitelli雙葉皮瓣一期修復,第1、2葉皮瓣切取范圍分別為2.5 cm×2.0 cm~3.0 cm×2.5 cm、1.5 cm×1.0 cm~2.0 cm×1.5 cm。供區缺損拉攏縫合。 結果術后26例皮瓣均順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供區切口Ⅰ期愈合。術后無血腫、感染及皮瓣壞死等并發癥發生。無局部器官牽拉變形,面部及鼻部形態基本對稱。術后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3~24個月,平均13個月。鼻及面部外觀良好,無明顯瘢痕,患者對外觀滿意。隨訪期間無腫瘤復發。 結論改良Zitelli雙葉皮瓣修復鼻下1/3部位且缺損直徑在2.0 cm以內的軟組織缺損,可獲得較滿意外觀。

      發表時間:2016-11-14 11:2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鼻部整形中自體軟骨支架雕刻方法研究進展

      目的綜述鼻部整形中自體軟骨支架雕刻方法研究進展。方法查閱近年國內外有關鼻部整形中自體軟骨支架雕刻方法的文獻,從不同部位鼻部支架的雕刻技巧、形狀及應用范圍等方面進行總結分析。結果鼻背部軟骨支架仍以柳葉形為主,但在鼻再造時會與鼻小柱支架通過榫卯結構雕刻成 L 形一體支架,也可將自體軟骨粉碎后與自體筋膜組織包裹形成新的鼻背部支架。鼻尖部支架通過改變傳統鼻尖軟骨帽形狀及外加筋膜組織包裹進行改良;鼻翼支架有 M 形、q 形等雕刻方法;鼻小柱與鼻中隔多采用“2+2”聯合固定支架。側鼻及鼻基底軟骨支架仍以“八”字形及月牙形雕刻為主。結論自體軟骨作為鼻部整形支架時,其雕刻方法多樣,隨著手術技術不斷創新及雕刻技巧不斷改進,自體軟骨移植物在鼻部整形中的效果也越來越佳;同時,組織工程軟骨也逐步應用于鼻部整形中。

      發表時間:2021-04-27 09:1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雙側面動脈穿支皮瓣在鼻中下部大面積缺損修復中的應用

      目的 探討雙側面動脈穿支皮瓣修復鼻中下部大面積缺損的可行性和療效。方法 回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采用雙側面動脈穿支皮瓣修復的18例鼻中下部大面積缺損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齡43~81歲,平均63歲。鼻部外傷3例,基底細胞癌4例,鱗癌8例,淋巴瘤1例,大面積日光性角化破潰2例。缺損范圍3.0 cm×3.0 cm~4.5 cm×4.0 cm;單側皮瓣切取范圍3.0 cm×1.3 cm~3.5 cm×2.0 cm,皮瓣切取總范圍為3.3 cm×2.6 cm~4.5 cm×4.0 cm。 結果術后1例患者出現皮瓣壞死,改行額部皮瓣修復創面;1例因皮瓣靜脈淤血,拆除部分縫線后逐漸好轉,創緣創面經換藥后延期愈合;余16例雙側面動脈穿支皮瓣成活良好,創面均Ⅰ期愈合,未出現“貓耳”畸形。18例患者供區均Ⅰ期愈合,遺留線形瘢痕,無明顯瘢痕增生,面部器官無牽拉移位。所有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3~12個月,平均6個月。因皮瓣厚度適宜,18例患者均未行二期皮瓣修薄手術。所有皮瓣血運好,質地、色澤與周圍組織相近,雙側鼻唇溝對稱,患者滿意度較高。 結論 雙側面動脈穿支皮瓣修復鼻中下部大面積缺損可獲得良好外形和功能,操作相對簡便,患者滿意度高。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