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4mqmm"></option>
    <td id="4mqmm"><option id="4mqmm"></option></td>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范先群" 3條結果
    • 重視視網膜母細胞瘤發生機制和診療方法研究

      視網膜母細胞瘤(RB)是致盲、致殘、致死的最嚴重嬰幼兒眼病。抑癌基因RB1缺失導致腫瘤發生。隨著治療方法的不斷創新和發展,RB治療從眼球摘除、外放射治療、靜脈化學藥物治療、到眼動脈介入化學藥物治療,逐步實現了保生命、保眼球和保視力。但是,RB的發生機制仍存在很多空白點,眼內晚期患兒的眼球摘除率居高不下,治療方法的創新和驗證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重視RB發生機制、早期診斷和治療方法的研究,加強多中心臨床試驗和轉化醫學研究,是提高RB整體治療水平的關鍵。

      發表時間:2022-04-12 05:1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我國著名眼科學專家奚渭清教授

      發表時間:2016-10-02 04:5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神經節細胞對暗視閾值反應的研究

      目的:探討神經節細胞在暗視閾值反應(scotopic threshold response,STR)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記錄6只正常貓眼和4只視網膜光凝貓眼的STR。倍頻YAG固體激光環繞視乳頭周圍行視網膜光凝,光凝后分別于4、8和16周記錄閃光視覺誘發電位(FVEP)和系列光暗適應視網膜電圖(ERG),并于光凝后8、16周取視網膜作光鏡和透射電鏡觀察。記錄18名正常人和6例視神經萎縮患者的FVEP、系列光暗適應ERG和STR。結果:光鏡和透射電鏡觀察證實,視網膜光凝后神經節細胞逆行性萎縮。光凝后貓眼FVEP消失、STR在正常范圍。視神經萎縮患者FVEP消失,STR和正常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 結論:神經節細胞在STR形成過程中不起作用,STR的細胞起源和神經節細胞無關。 (中華眼底病雜志,1997,13:215-218)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