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4mqmm"></option>
    <td id="4mqmm"><option id="4mqmm"></option></td>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章殷希" 2條結果
    • 癲癇相關腦腫瘤的臨床研究進展

      原發性腦腫瘤是局灶性癲癇的常見病因,理論上說,所有腦腫瘤(包括原發和繼發)都可有癲癇發作。但其中有一部分特殊類型的腦腫瘤,生長緩慢,臨床病史較長,以癲癇為主要甚至唯一臨床表現,藥物大多難以控制,影像學見病灶多位于皮質或者近皮質區,常無明顯占位效應,多可伴有囊變及鈣化,手術切除后多可治愈,目前稱之為癲癇相關腦腫瘤。現就其臨床研究進展作一系統綜述,旨在提高相關醫生的認識和重視,避免誤診或漏診。

      發表時間:2018-01-20 10:5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杏仁核體積指數在顳葉內側癲癇患者手術評估中的作用

      目的探討顳葉內側癲癇(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 mTLE)患側杏仁核體積指數(Amygdala volume index,AVI)與臨床特點、病因的關系,以及AVI對手術療效的預測作用。 方法回顧性分析自2013年3月-2016年3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癲癇中心通過臨床癥狀學和視頻腦電圖(VEEG)診斷的mTLE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術前評估,行癲癇專用序列頭顱核磁共振(MRI)及VEEG檢查。利用3D MRI感興趣區域(Region of interest,ROI)分析,測量術前MRI雙側杏仁核體積,并計算患側AVI。35例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經病理檢查明確病因。分析AVI與患者臨床特征、病因的相關性以及其對手術療效的預測作用。 結果35例患者中,患側AVI與起病年齡(R =-0.389, P = 0.019) 及手術時的年齡(R =-0.357, P = 0.032) 均呈負相關,而與性別、熱性驚厥史、病程、發作表現、致癇灶定側、術前發作頻率無顯著相關(P>0.05)。不同病因的患側AVI無統計學差異(P>0.05)。術后療效理想的患者有30例(85.7%),AVI對mTLE患者手術療效無預測作用(P>0.05)。 結論對于mTLE患者,患側AVI可能對病因有一定提示意義,此外,患側AVI越大提示起病年齡越早,但在致癇灶定側及手術療效預測方面患側AVI的作用有限。

      發表時間:2017-07-26 04:0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