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4mqmm"></option>
    <td id="4mqmm"><option id="4mqmm"></option></td>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關鍵詞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關鍵詞 包含"皮下包埋" 2條結果
    • 皮下包埋二期重建指腹治療甲根部斷指

      目的 總結皮下包埋二期重建指腹治療甲根部斷指的療效。 方法2009年8月-2011年6月,收治10例12指甲根部離斷傷患者。男6例,女4例;年齡18~34歲,平均25歲。損傷指別:拇指1例,示指2例,中指5 例,環指3例,小指1例。斷指按Ishikawa等分區標準均為Ⅱ區。末節掌側缺損范圍1.5 cm × 1.0 cm~2.5 cm × 2.0 cm。傷后至手術時間2~10 h,平均3.7 h。采用腹部皮下包埋回植的指骨及甲床,二期帶神經的指動脈皮瓣重建指腹方法治療,皮瓣切取范圍1.8 cm × 1.2 cm~3.0 cm × 2.5 cm。 結果術后皮瓣均順利成活。9例傷口Ⅰ期愈合;1例遠端甲床部分壞死出現骨外露,行殘端修整術后愈合。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24個月,平均12個月。患指長度與健側接近,指甲生長平整,指腹飽滿,質地柔軟,彈性良好。皮瓣兩點辨別覺6~9 mm,平均7.5 mm。術后復查X線片示回植指骨密度與健指接近,骨折愈合時間1~2.5個月,平均1.8個月,手指各關節活動正常。術后6個月手指功能按照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獲優5例,良4例,可1例。 結論應用皮下包埋回植指骨及甲床,二期重建指腹的方法修復斷指,為無再植條件的甲根部離斷傷提供了一種新的修復方法。

      發表時間:2016-08-31 04:2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不同時段異體神經片段皮下包埋對周圍神經再生影響的實驗研究

      目的 探討異體神經片段經皮下包埋不同時段后對周圍神經再生的影響。方法 Wistar大鼠55只,雌雄不限,隨機分為5組,A、B、C組(實驗組)和D組(對照組)每組各10只, E組(供體組)15只。E組動物在出骨盆口以遠5 mm處切斷雙側坐骨神經,向遠端游離約15 mm,切斷作為移植物。A、B、C組動物均行左側大腿切口,皮下鈍性分離,埋入供體神經片段。術后1周(A組)、2周(B組)、3周(C組)顯露右側坐骨神經,距骨盆出口約5 mm處切斷,向遠端游離約10 mm再切斷,取出對側包埋的神經片段,修剪遠近端保留長度約10 mm,移植于右側神經缺損處。D組顯露右側坐骨神經后,在距骨盆出口約5 mm處切斷,向遠端游離約10 mm后再切斷,原位縫合。術后2、4、6、8、10及12周監測坐骨神經功能指數(sciatic functional index,SFI),術后12周行電生理檢查測試運動神經誘發電位的傳導速度及潛伏期,組織學檢測移植神經再生軸突數目和面積,以及移植神經的超微結構變化。結果 術后各組SFI逐漸下降,12周時A組和D組的SFI最小,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分別與B組和C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術后12周A組和D組再生大量有髓神經纖維及少量無髓神經纖維,再生神經的數量和結構與正常神經相似,圖像分析顯示兩組間無明顯差別,與B組和C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A組和D組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及潛伏期結果無差異,優于B組和C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 異體神經片斷皮下包埋后有促進周圍神經再生的作用,皮下包埋1周組促神經再生作用優于皮下包埋2、3周組。

      發表時間:2016-09-01 09:2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