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4mqmm"></option>
    <td id="4mqmm"><option id="4mqmm"></option></td>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王永勇" 2條結果
    • 16F 胃管作為胸腔引流管對肺癌術后患者疼痛影響的對照研究

      目的 探討 16F 胃管在肺癌術后加速康復中對患者疼痛的影響。 方法 連續選取我院 2015 年 1 月至 2016 年 5 月行肺癌根治術的 118 例患者,分為 16F 胃管組 [16F 組,60 例,男 30 例、女 30 例,年齡 41~73(52.13±7.83)歲]和 28F 引流管組[28F 組,58 例,男 25 例、女 33 例,年齡 45~75(55.62±4.27)歲]。比較兩組臨床效果。 結果 兩組在術后帶管時間 [(4.47±1.03)d vs. (4.24±1.16)d,P=0.473]、胸腔積液引流總量 [(560.37±125.00)ml vs. (656.03±132.45)ml,P=0.478]、胸腔積氣(5/60,4/58,P=0.439)、胸腔積液(6/60,3/58,P=0.522)、皮下氣腫(3/60 vs. 1/58,P=0.635)發生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16F 組術后引流管口疼痛較 28F 組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4 242.996,P<0.001),16F 胃管組所使用止痛藥次數也明顯少于 28F 引流管組(12/60vs. 26/58,P=0.004)。 結論 16F 胃管在肺癌術后對胸腔引流、促進肺膨脹的效果與 28F 引流管相當,但 16F 胃管所引起的傷口疼痛明顯小于 28F 引流管。

      發表時間:2017-12-29 02:0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同時性肝細胞癌和食管鱗狀細胞癌 1 例MDT 討論

      目的探討同時性多原發癌—肝癌和食管癌行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顧性分析 2019 年 4 月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 1 例同時性多原發肝癌和食管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患者入院診斷為肝細胞癌和食管癌,經多學科會診,分期行前入路右半肝切除+膽囊切除術和食管癌根治術。前入路右半肝切除+膽囊切除手術過程順利,手術時間 270 min,術中出血量 500 mL,術后恢復順利,術后病理學檢查提示肝細胞癌Ⅱ級;食管癌根治手術過程順利,手術時間 176 min,術中出血量 100 mL,術后無相關外科并發癥發生,術后病理學檢查提示食管中分化鱗狀細胞癌。患者于肝癌根治術后 13 個月、食管癌術后 10 個月隨訪,一般情況可,傷口愈合良好,無腫瘤復發。繼續隨訪。結論針對同時性多原發肝癌和食管癌,通過聯合多學科診療對患者的多原發癌部位、病理分期、全身情況等進行評估后,再分期施行根治術是安全和可行的。

      發表時間:2020-12-30 02:0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