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4mqmm"></option>
    <td id="4mqmm"><option id="4mqmm"></option></td>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柳斌" 4條結果
    • 美羅華在1例濾泡型淋巴瘤患者中的循證應用

      目的 為1 例初治濾泡型淋巴瘤患者循證制定治療方案。方法 計算機檢索 ACP Journal Club (1991~2007.11)、Cochrane 圖書館(2007 年第4 期)和PubMed,收集美羅華聯合化療與單純化療比較治療濾泡型淋巴瘤的系統評價和隨機對照試驗,并對所獲證據進行方法學質量評價。結果 對初治濾泡型淋巴瘤患者,美羅華聯合化療優于單純化療。據此,筆者為患者制定了美羅華聯合CVP方案,治療4 個周期后患者病情完全緩解。結論 對初治濾泡型淋巴瘤患者可以選擇美羅華聯合化療方案治療。

      發表時間:2016-09-07 02:1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胃癌皮下轉移1例

      發表時間:2016-09-08 10:1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LncRNA KCNQ1OT1在非小細胞肺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目的 探討長鏈非編碼RNA(LncRNA)KCNQ1OT1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肺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在四川省腫瘤醫院行手術治療的89例NSCLC患者的臨床資料,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法檢測肺癌組織以及距離癌組織5 cm以上癌旁組織中LncRNA KCNQ1OT1的表達,結合臨床資料分析其臨床意義。 結果 與癌旁組織比較,LncRNA KCNQ1OT1在NSCLC組織中的表達水平明顯增高(P<0.001)。單因素分析顯示LncRNA KCNQ1OT1的表達與患者年齡、性別及病理類型無關(P>0.05),與腫瘤大小(χ2=12.619,P<0.001)、淋巴結轉移(χ2=10.298,P=0.001)、TNM分期(χ2=7.199,P=0.007)及吸煙史(χ2=24.005,P<0.001)明顯相關。生存分析提示LncRNA KCNQ1OT1高表達患者的總生存時間(20.0個月比35.0個月,χ2=45.860,P<0.001)和中位無進展生存時間(12.0個月比24.0個月,χ2=31.510,P<0.001)均顯著低于低表達患者。Cox回歸分析發現疾病分期和LncRNA KCNQ1OT1的表達可作為獨立的預后不良的標志。 結論 LncRNA KCNQ1OT1在NSCLC組織標本中高表達,與患者的預后相關,可作為潛在的肺癌預后預測分子標志物。

      發表時間:2016-10-21 01:3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原發性肺淋巴上皮瘤樣癌45例臨床分析

      目的 探討原發性肺淋巴上皮瘤樣癌(primary pulmonary 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PPLELC)的臨床病理特征、治療方法以及預后情況。方法 回顧性分析四川省腫瘤醫院2016年4月—2023年3月收治的PPLELC患者45例,對其臨床資料及生存情況進行分析總結。結果 45例患者中,28.9%(13/45)患者無癥狀,97.2%(35/36)患者EB病毒編碼的小RNA陽性,83.3%(10/12)患者的程序性死亡配體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陽性,腫瘤細胞陽性比例分數波動在10.0%~95.0%。基因檢測發現1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19-Del突變。45例患者中,28例接受了外科手術治療,其中接受了輔助化療者16例,輔助放化療者8例,接受了新輔助化療者2例。截至隨訪截止日期,33例患者存活,12例患者死亡,所有患者均未達到中位生存時間,3年和5年總生存率分別為70.2%和63.2%。28例手術患者的3年和5年無病生存率分別為67.2%和57.6%,13例Ⅳ期患者的無進展生存率分別為58.3%和29.2%。結論 PPLELC與EB病毒感染有關,是一種罕見的非小細胞肺癌亞型,大多數患者無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或間變性淋巴瘤激酶等常見基因突變,PD-L1陽性表達率高。該病通常采用以手術為主的多方法綜合治療,對放化療較敏感,預后較其他類型的非小細胞肺癌好。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