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4mqmm"></option>
    <td id="4mqmm"><option id="4mqmm"></option></td>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李瑞民" 2條結果
    • 肋間神經壓榨止痛的實驗與臨床研究

      目的探討壓榨肋間神經對開胸術后切口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建立家兔肋間神經壓榨損傷模型,觀察病理改變及修復過程,尋找出可供臨床應用的最佳壓榨程度。按此過程采用隨機雙盲法將210例開胸手術患者隨機分為肋間神經壓榨組(A組),壓榨+藥物浸潤組(B組)和對照組。A組在關胸前常規鉗夾切口及其上下各一肋間以及放置引流管的肋間神經根部,根據視覺模擬評分法觀察術后切口疼痛及度冷丁使用情況;B組在A組的基礎上將布吡卡因5ml浸潤引流管處的肋間神經干;對照組未行鉗夾或藥物浸潤止痛。B組和對照組的其他處理同A組。三組患者分別于術后第3,7,15和30d測定動脈血氧飽和度。結果隨著鉗夾程度的加大神經軸索髓鞘的病理損害逐漸加重,但4~6周后均恢復正常;將血管鉗鎖至第3牙,維持60s能夠有效止痛。臨床應用中A組、B組止痛效果極為滿意,術后3d內鎮痛優良率分別為97.1%和98.6%,對照組為0%,A組、B組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lt;0.001,0.001);A組和B組間比較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897)。度冷丁用量A組為40.20±4.12mg,B組為35.42±3.31mg,對照組為135.10±8.1...更多7mg,A組、B組度冷丁用量明顯低于對照組(Plt;0.01)。三組患者動脈血氧飽和度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475)。結論鉗夾肋間神經操作方法簡單,止痛迅速而持久,可改善呼吸功能。

      發表時間:2016-08-30 06:2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原發性視網膜色素變性患者紅細胞免疫功能的檢測

      發表時間:2016-09-02 06:1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