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4mqmm"></option>
    <td id="4mqmm"><option id="4mqmm"></option></td>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李佳音" 2條結果
    • 完全性脊髓損傷再生機制的探討

      脊髓損傷修復迄今仍是世界性的醫學難題。戴建武教授團隊近 20 年來專注脊髓損傷再生修復研究,建立了哺乳動物脊髓大段缺損全橫斷損傷模型,包括嚙齒類、犬及非人靈長類全橫斷脊髓損傷模型,并于 2015 年 1 月 16 日在國際上首先開展了神經再生膠原支架材料修復完全性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文章依據領域研究進展,分析了脊髓完全性損傷后運動功能恢復的 3 種可能機制:① 運動神經長軸突再生通過損傷區域;② 損傷區新生的神經元連接損傷的兩個斷端,形成連接;③ 前述兩種機制都存在。大量不同動物全橫斷脊髓損傷模型及再生修復研究結果均表明,神經再生膠原支架移植治療全橫斷脊髓損傷動物是通過引導內源神經元形成橋接改善運動功能。在不同脊髓損傷模型中,特別是大段缺損全橫斷脊髓損傷模型中,長的軸突生長非常有限,無法滿足動物運動功能恢復的要求。在全橫斷脊髓損傷動物模型中,通過功能修飾的神經再生膠原支架移植促進新神經元產生并形成橋接改善運動功能相比引導運動軸突再生更可行,是全橫斷脊髓損傷后運動功能恢復的主要機制。但在再生修復時如何促進更多的神經元產生、形成正確的橋接并實現更好的運動功能恢復等都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發表時間:2018-05-30 04:2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脊髓損傷后膠質瘢痕在神經再生過程中作用的探討

      在脊髓損傷再生修復的研究中,膠質瘢痕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幾十年來,主流觀念普遍認為膠質瘢痕是神經再生的物理屏障,而且其分泌的抑制因子會阻礙神經纖維再生。隨著技術發展和研究深入,脊髓損傷修復研究領域許多傳統主流觀念都受到了新生力量的沖擊,對膠質瘢痕的認識也不例外。該文簡要回顧自 20 世紀 30 年代至今數代研究人員對脊髓損傷后膠質瘢痕組織的研究歷史,并綜述膠質瘢痕在神經再生與功能重建方面作用的爭議及進展。希望能更好梳理和認清膠質瘢痕在脊髓損傷后的角色及定位,以期有效助力攻克脊髓損傷修復這一世界難題。

      發表時間:2018-07-30 05:3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