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4mqmm"></option>
    <td id="4mqmm"><option id="4mqmm"></option></td>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曹罡" 2條結果
    • 門靜脈動脈化治療門靜脈高壓癥的實驗研究

      目的 觀察門靜脈動脈化+完全門體分流(PACS)術和傳統的脾腎分流(SRS)術及賁門周圍血管離斷(PCDV)術對門靜脈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方法 制備門靜脈高壓動物模型,PCDV組行脾切除、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 SRS組采用脾切除、遠端脾腎分流術; PACS組采用脾切除、門靜脈-脾動脈吻合、門靜脈-腔靜脈吻合。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及有創性測壓管于開腹后即刻、手術完成即刻及治療后2周測量門靜脈血流量(PVF)及門靜脈壓力(PVP),PACS組包括入肝及入下腔靜脈PVF、PVP。手術前、后測定肝功能指標。結果 PCDV組術后2周PVF下降約17%,PVP下降約5%; SRS組術后2周PVF下降約51%,PVP下降約51%; PACS組術后2周入肝PVF上升至開腹后即刻的180%,入肝PVP上升至開腹后即刻的196%,入下腔靜脈PVF增至開腹后即刻的130%,入下腔靜脈PVP保持低壓,約為開腹后即刻的46%。術后2周PACS組入肝PVP、PVF及入下腔靜脈PVF均明顯高于另2組(P<0.05,P<0.01),而入下腔靜脈PVP則明顯低于PCDV組(P<0.05)。3組中僅SRS組術后2周ALT較術前明顯升高(P<0.05)。結論 PACS術成功率較高,手術死亡率與SRS術相近,可同時提高入肝血流和降低側支壓力,而且短期內未明顯影響肝臟功能,是一種值得嘗試和進一步研究的新手術方法。

      發表時間:2016-08-28 04:0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原發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進患者肝脾聯合切除對療效的影響

      【摘要】目的 探討原發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進肝脾聯合切除對療效的影響。方法 回顧分析23例原發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進的患者行肝癌切除聯合脾切除(切脾組,n=10)和肝癌切除聯合脾動脈結扎(非切脾組,n=13)手術前、后外周血中CD4、CD8、CD16、CD4/CD8、WBC及PLT的變化,并比較2組的生存率。結果 術前2組患者的CD4、CD8、CD16、CD4/CD8、WBC及PLT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組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差異亦無統計學意義的; 術后3個月,切脾組CD4、CD16、CD4/CD8、WBC及PLT指標比術前顯著升高(P<0.01),且明顯高于非切脾組(P<0.01); 非切脾組術后上述各項指標無明顯改變。2組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切脾組中無一例因白細胞改變而影響術后輔助化療,而非切脾組有7例因白細胞過低而被迫終止了化療。結論 肝癌切除聯合脾切除有利于肝癌合并脾功能亢進患者術后免疫功能的恢復及術后化療。

      發表時間:2016-09-08 11:5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