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4mqmm"></option>
    <td id="4mqmm"><option id="4mqmm"></option></td>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曹大勇" 1條結果
    • 肝癌外科治療前后AFP和sICAM-1的變化對生存預測的價值

      目的探討原發性肝癌外科治療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和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變化對其生存預測的價值。 方法回顧性分析在西京醫院和解放軍第451醫院接受肝癌切除術或射頻消融(RFA)治療的86例肝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及隨訪結果,觀察患者治療前后外周血AFP和sICAM-1水平的變化,并根據其變化情況對患者進行分組,再對各組的生存情況進行分析。 結果治療前AFP<20μg/L或sICAM-1<1 000 U/L的患者,其治療后的腫瘤復發率及生存率高于治療前兩指標水平較高組(AFP:P=0.018,P<0.001;sICAM-1:P=0.027,P<0.001);較大腫瘤病灶、較晚TNM分期和較高的腫瘤復發率與治療后兩指標增高者有關(AFP:P=0.016、P=0.026及P=0.025;sICAM-1:P<0.001、P=0.024及P=0.032);治療前兩指標正常及治療前增高但治療后恢復正常者有較好的生存情況,尤其是在接受肝癌切除術患者中更為明顯(AFP:P=0.006及P=0.001;sICAM-1:P=0.001及P=0.002);兩指標聯合分析結果表明,AFP和sICAM-1同時增高者,其無瘤生存率和總體生存率最差(P=0.007,P<0.001)。 結論對于接受肝癌根治術的患者,檢測術后早期血清中AFP和sICAM-1的水平變化,對于監測腫瘤復發和預測生存情況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