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4mqmm"></option>
    <td id="4mqmm"><option id="4mqmm"></option></td>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方妙弦" 2條結果
    • 胱抑素 C 預測全弓置換術后急性腎損傷的回顧性隊列研究

      目的探討全弓置換術后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險因素及其預測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廣東省人民醫院 2018 年 1 月—2019 年 6 月全弓置換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剔除術前接受腎臟替代治療、肌酐值缺失的病例。根據術后是否發生 AKI 分為 AKI 組和對照組,通過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logistic 回歸分析)探索AKI 的獨立危險因素,并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分析危險因素對全弓置換術后發生 AKI 的預測價值。結果共 162 例患者納入研究,其中男 135 例(83.3%)、女 27 例(16.7%),年齡 22~73(52.61±9.90)歲。AKI 發生率為 68.5%(n=111)。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術后血清胱抑素 C 水平[OR=76.145,95%CI(15.575,372.260),P<0.01]是全弓置換術后 AKI 的獨立危險因素,其截斷值>1.08 mg/L 時,預測全弓置換術后發生 AKI 的特異度為 70.59%,敏感度為 85.59%。結論術后胱抑素 C 水平是全弓置換術后 AKI 的獨立危險因素且有預測價值。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術后譫妄的危險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術后譫妄的危險因素。 方法回顧性分析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手術治療的A型主動脈夾層33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280例、女55例,年齡(48.5±10.3)歲。根據患者術后是否出現譫妄,分為譫妄組與對照組,研究術后譫妄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結果全組發生譫妄共169例,發生率為50.4%。單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術前D二聚體水平(OR=2.480,95% CI 1.347~4.564 ,P<0.01)、術中最低平均動脈壓(OR=0.667,95% CI 0.612~0.727,P<0.01),術后機械通氣時間(OR=2.771,95% CI 1.506~5.101,P<0.01),術后急性腎功能衰竭(OR=1.911,95% CI 1.065~3.430,P<0.05)是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術后譫妄的獨立危險因素。 結論術后譫妄在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術后患者中有較高的發生率。術前D二聚體升高、術中平均動脈壓過低、術后機械通氣時間延長、合并急性腎功能衰竭的患者 ,術后譫妄的發生率明顯升高。認識上述危險因素,積極干預可控因素,對減少術后譫妄的發生具有積極的意義。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