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評價震后1~14天蘆山地震應急醫學救援的時效與績效,驗證和完善汶川經驗,為全球類似地震應急醫學救援提供有益參考。方法 收集整理震后14天內官方信息通報、公開文件資料、新聞發布、網站信息等數據,并檢索國內外地震醫學救援相關文獻,系統回顧、描述性分析蘆山地震應急醫學救援的時效和績效。結果 基于汶川經驗,蘆山地震應急醫學救援的特點為:① 科學評估災情與傷情,合理調度人力、資金與物資,以省內區域力量救援為主;② “四集中”治療危重傷員,創造了震后14天集中治療0死亡的新記錄;③ 檢驗、豐富和完善汶川、玉樹與彝良地震應急醫學救援經驗,為全球地震醫學救援提供循證決策的一手證據。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近5年來親歷了汶川、玉樹、彝良和蘆山4次里氏5.7~8.0級地震應急醫學救援,不斷完善和發展了汶川經驗。2013年4月20日蘆山地震發生后2周內,全院共接診傷員392人,入院321人[危重39人(12.15%),重癥14人(4.36%)],手術184臺;通過集中資源、多科聯動、分級管理,實現了43名危重傷員(峰值)集中收治零死亡;共派出醫療隊12支、88名醫護人員赴震中參與和指導救援。康復心理專家于震后第2天赴震中參與和指導一線救援,并開展臨床心身康復干預。
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龍門山溝發生7.0級地震。截至24日14時30分,地震共計造成196人死亡,失蹤21人,11 470人受傷。地震發生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立即派遣醫療救援隊趕赴災區,本文為一名普通的醫療救援隊成員在災區救援工作中所記的日記,反映了地震現場救援的危險與困難,以及救援隊員們的大無畏精神。
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雅安地區蘆山縣發生里氏7.0級地震。華西醫院康復醫學科人員,于震后第2天就到達現場進行超早期康復救援;震后第3天,前移我院骨科、神經外科、胸外科、小兒外科和ICU等科室,對地震傷員進行超早期康復介入。至震后第14天下午6時,共收治傷員69名并給予早期康復治療,使汶川經驗在蘆山地震康復救援中更快、更好、更有效、更科學地得到應用、完善和升華。
目的 評價蘆山地震后1月應急醫學救援績效,驗證和完善汶川經驗,為全球地震應急醫學救援降低死亡率和傷殘率提供有益參考。方法 收集整理“4·20”蘆山地震后1月的官方信息通報、公開文件資料、新聞發布、網站信息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收治傷員情況等資料,同時檢索“5·12”汶川地震等國內外地震醫學救援相關文獻,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① 此次蘆山地震和5年前的汶川地震分別位于龍門山斷裂帶的南西段和中北段,兩者主震區相距87 km。震級雖僅相差1級,但汶川地震時的受災面積、受災人口、死亡人數、失蹤人數、受傷人數、重傷人數和遷徙人口分別是蘆山地震的40、23、353、853、27、14和51倍。② 借鑒汶川經驗,蘆山地震人力調度更快速,在黃金72小時內,醫療衛生人力峰值集結87.62%,遠高于汶川地震時的56.06%。③ 物資調度更合理:準確信息指導下按需調配,物資使用率明顯提高。④ 醫療救治更科學:“四集中”救治危重癥;搶救生命與恢復功能同步;醫療救治與身心康復同步;救治與證據生產、轉化同步。⑤ 醫療機構和服務恢復更及時:震后26天,21個受災縣96.7%的原公辦縣鄉醫療機構(440/455家)在原址恢復診療業務。結論 充分借鑒汶川經驗,蘆山地震實現了準確信息指導下的醫學救援,準確需求指導下的物資調度,準確傷情評估下的危重癥治療和早期身心康復。因而震后1月醫學救援更快速,更科學,更有效:震后20天危重癥集中治療實現零死亡,早期介入身心康復加快功能重建,促進其回歸社會,從而豐富和完善了汶川經驗,為地震應急醫學救援積累了新鮮經驗。
目的 通過分析“4·20”蘆山地震72小時內德陽市人民醫院收治的25例地震傷員的傷情特點、救治過程和效果,探討在災難救援中如何更好應用應急預案實施醫學救援。方法 收集四川省德陽市人民醫院在2013年4月20日~4月23日收治的25例地震傷員資料,分析傷員年齡、性別、受傷部位、各年齡組受傷情況和傷員轉歸。結果 25例傷員共出現32處損傷,其中20例(80%)傷員為單個部位傷,5例(20%)為多部位傷。傷員多為四肢損傷、體表和軟組織損傷,單個部位傷明顯多于多部位傷。入院傷員人數在震后第1天最多,占92.00%,明顯多于震后2~3天。19~45歲年齡組傷員多于其他年齡組。結論 科學的急救指揮體系和災害應急預案在災害救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縮短了應急反應時間,提升了災害應急救援能力。只有加強廣大群眾對災害應急預案和聯合演練的宣傳教育,同時保障災區通訊和交通暢通,以及社會多方面的共同協作努力,才能提高自救和對災區有序的綜合救援能力。
目的 分析雅安及周邊地區醫院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收治的188例蘆山地震傷員傷情及功能障礙、康復現狀及需求,以指導下一步康復醫療工作。方法 采用現場調查的方法對“4·20”蘆山地震后1~9天雅安及周邊地區7所醫院、2所衛生院122例傷員,以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收治的66例傷員的傷情進行調查,而后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震后1~9天,雅安及周邊地區醫院共收治122例蘆山地震傷員。其傷情分類為:上肢骨折占12.30%、下肢骨折占42.62%、脊柱骨折占16.39%(手術治療占25.00%、未手術治療占75.00%)、骨盆骨折占1.64%、肋骨骨折占4.10%、顱腦損傷占10.66%、軟組織挫裂傷占8.20%、其他占4.09%。同期,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康復科共收治66例蘆山地震傷員,傷情分類為骨折77.27%、顱腦損傷3.03%、脊髓損傷4.55%、其他(包括軟組織損傷)15.15%。至震后第9天,雅安及周邊地區122例傷員中,8例(6.56%)已恢復生活自理能力,114例(93.44%)仍需強化康復治療。同期,華西醫院收治66例傷員中,1例(1.52%)已恢復生活自理能力,65例(98.48%)仍需強化康復治療。結論 早期運用主動運動、抬高患肢、物理治療、定時翻身、心理干預等康復治療,可促使地震傷員早期回歸家庭和社會。
目的 探討蘆山地震現場應急醫學救援隊必要的生活物資配備。方法 對參與蘆山地震現場應急醫學救援工作的59名現場應急醫學救援隊員的日常生活需求進行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為今后制定救援隊必需要配備的生活物資提供參考。結果 地震現場應急醫學救援隊必須配備的前5位日常生活物資是食品、飲水、上衛生間、通訊及睡覺問題;對洗澡的需求駐扎gt;3天較≤3天者多,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日常生活需求項目數女性多于男性(Plt;0.05)。結論 地震現場應急醫學救援隊不僅需要配備醫療物資,還應根據具體情況如駐扎時間、男女比例等,配備必要的生活物資,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
地震傷員具有傷情復雜,多發傷、擠壓傷、器官功能損害常見,開放傷口極易污染,難以得到及時處理及處置場所條件有限等特點。根據抗菌藥物應用的一般原則,地震傷員早期救治的特殊性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在地震傷員救治早期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建議,旨在使傷員得到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療,減少傷口及術后感染。
目的 基于蘆山地震傷病員疾病譜的實際藥品使用情況,分析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蘆山地震后1月內應急藥品使用費用。方法 收集該院震后1月內以應急藥品的日使用金額、各藥理分類占所有品種的累計百分率、日均費用、人均費用、DUI等于1時日均費用、人均費用、日均差額和人均差額等資料,使用Excel軟件錄入數據,統計分析蘆山地震后1月內傷員應急救治藥品的使用費用。結果 蘆山地震后1月,該院收治傷病員人數與藥品使用金額波動趨勢一致,提示費用趨勢合理。ICD-10標化的傷情分類為6類,12種傷,藥物使用費用占總費用比例為71%。病情分6類,藥物使用費用占總費用比例為21%。基于傷情的藥物共3類18種,人均費用和日均費用均值分別為1 702.70元和186.87元。基于病情的藥物共5類28種,人均費用和日均費用均值分別為185.13元和38.96元。注射給藥人均費用和日均費用均值分別為口服給藥方式的14.52倍和5.08倍。進口藥物人均費用和日均費用均值分別為國產藥品的7.10倍和5.28倍。結論 影響藥物使用費用的因素有:① 傷病員的疾病負擔和病情;② 給藥方式(注射劑vs.非注射);③ 同類藥物是國產或進口;④ DUI值評價的用藥合理性。DUIgt;1,靜脈給藥及進口藥物占比大,均可增加地震傷病員的用藥費用。“應急救援藥品服務包” 備藥應以傷情為主、病情為輔。為保證用藥的及時、安全和有效,以注射劑為主,但其包裝應能防摔防震,方便使用,劑量合理、滿足病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