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4mqmm"></option>
    <td id="4mqmm"><option id="4mqmm"></option></td>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關鍵詞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關鍵詞 包含"屈膝角度" 1條結果
    • 采用髕下前內側入路法重建前交叉韌帶的最佳屈膝角度研究

      目的通過分析不同屈膝角度下采用髕下前內側入路法重建前交叉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時股骨隧道長度及角度變化規律,探討重建ACL的最佳屈膝角度。 方法取12具新鮮成人膝關節標本,分別于屈膝90、100、110、120、130°時,采用自行改進的內鉤槽游標卡尺定位ACL殘端股骨側止點中心,模擬髕下前內側入路法定位股骨隧道出口點,并使用直徑3 mm鋼珠定位。測量并比較不同屈膝角度下股骨隧道長度,與冠狀面、矢狀面夾角,出口點與股骨外上髁位置關系,正側位X線片上股骨隧道與膝關節線、股骨縱軸夾角。 結果隨屈膝角度增加,股骨隧道長度呈先增大后穩定趨勢,其中屈膝90°與其余各角度比較以及100、120°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股骨隧道與冠狀面夾角逐漸減小,與矢狀面夾角逐漸增大,其中屈膝90、110、130°間及100、120°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屈膝90°時股骨隧道出口點均位于股骨外上髁近后側,100°時7具標本位于股骨外上髁近后側,≥110°時均位于股骨外上髁近前側。隨屈膝角度增加,正位X線片夾角呈逐漸減小趨勢,側位X線片夾角呈逐漸增大趨勢;正位片上屈膝90、110、130°間以及100、120°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側位片上各角度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采用髕下前內側入路法重建ACL時,以屈膝110°可獲得較理想的股骨隧道。

      發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