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4mqmm"></option>
    <td id="4mqmm"><option id="4mqmm"></option></td>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安思琪" 1條結果
    • 不同內固定方式治療髖臼頂壓縮骨折后髖臼負重區接觸特性的研究

      目的建立髖臼頂壓縮骨折模型,采用壓敏片技術測量并探討 3 種不同內固定方式固定后髖臼負重區接觸特性。方法將 16 具新鮮成人半骨盆標本隨機均分為 4 組,每組 4 具。D 組為完整髖臼對照組;其余 3 組制備髖臼頂壓縮骨折模型后,A 組采用重建接骨板固定方法、B 組采用順行排釘螺釘固定方法、C 組采用逆行排釘螺釘固定方法固定骨折。將壓敏片貼于股骨頭上,于倒置的單足站立位行軸向加載壓縮試驗,分別測量各組髖臼負重區的負重區面積、平均應力及峰值應力。結果載荷為 500 N 時,D 組髖臼負重區面積顯著高于其余各組,平均應力和峰值應力顯著低于其余各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B、C 組髖臼負重區面積顯著高于 A 組,平均應力及峰值應力顯著低于 A 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B、C 組間比較上述指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髖臼頂壓縮骨折,即使行解剖復位并堅強內固定,髖臼負重區接觸特性也不能恢復至正常水平;順行及逆行排釘螺釘固定與重建接骨板固定相比,能夠增加髖臼負重區面積,降低平均應力及峰值應力,可降低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率。

      發表時間:2017-08-03 03:4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