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4mqmm"></option>
    <td id="4mqmm"><option id="4mqmm"></option></td>
  • 華西醫學期刊出版社
    關鍵詞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關鍵詞 包含"Ⅱ型切除重建" 1條結果
    • 髖臼周圍腫瘤切除后腓骨移植重建的有限元研究

      目的 建立精細人體全骨盆及髖臼周圍腫瘤缺損后重建的三維有限元模型,探討腓骨移植聯合3 種不同內固定重建骨盆環后的應力分布規律。 方法 采集1 例35 歲正常男性L3 至股骨中段、單側腓骨及內固定系統的CT數據集,建立人體全骨盆及髖臼周圍腫瘤切除后腓骨移植聯合鋼板(Plates)、椎弓根棒(pedicle-rods,PR)、骶髂棒(sacraliliac rods,SIR)3 種內固定方式模擬重建的有限元模型。模擬雙腿站立位,L3 椎體表面施加500 N 的垂直載荷,分析重建后的骨盆、移植腓骨及內固定系統的應力分布情況,并進行評價。 結果 建立了髖臼周圍腫瘤切除后腓骨重建的有限元模型。移植腓骨應力集中多發生在與宿主骨接合處附近,不同內固定系統中,Plates 與螺釘或鈦棒與螺釘接合部分易發生應力集中;Plates 重建時,移植腓骨及健側股骨頸應力較少發生應力集中;SIR 重建時,移植腓骨及健側骨盆應力集中最明顯。 結論 游離腓骨移植、Plates 內固定重建骨盆應力分布與完整狀態趨于一致,是修復髖臼周圍腫瘤切除術后骨缺損的較好方法;有限元模型可作為骨盆生物力學研究的工具。

      發表時間:2016-08-31 05:4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

    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