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普外二科(蘭州 730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探討鎮靜、鎮痛麻醉在治療性ERCP中的安全性及臨床應用。
方法 選取在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普外二科ERCP診療中心行治療性ERCP患者1 660例,分為靜脈鎮靜、鎮痛組(n=800)和常規鎮靜、鎮痛組(n=860),觀察各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術中、麻醉清醒后的心率、血壓、呼吸和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并應用Ramsaymin分級法評估麻醉狀態,記錄患者術中嗆咳、躁動、患者對手術過程有無不良記憶、術后腹痛等相關不良反應的發生。
結果  與常規鎮靜、鎮痛組相比,靜脈鎮靜、鎮痛組患者圍手術期各項生命體征平穩。對于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靜脈鎮靜、鎮痛組患者出現腹痛占4.4%(35/800)、腹脹占2.6%(21/800),惡心和嘔吐占3.6%(29/800); 而常規鎮靜、鎮痛組分別為36.3%(312/860)、49.0%(421/860)和53.0%(456/860),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靜脈鎮靜、鎮痛組患者術后滿意度為96.9%(775/800),不良反應回憶度為4.8%(38/800); 而常規鎮靜、鎮痛組患者術后滿意度僅為2.9%(25/860),不良反應回憶度卻為97.9%(842/860),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結論  舒芬太尼+咪達唑侖+連續輸注丙泊酚在治療性ERCP中具有良好的鎮靜、鎮痛麻醉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引用本文: 李汛,朱曉亮,沈亦萱,李玉民,周文策,張磊,孟文勃,王永琪,何明彥,李瓊,蒲小金. 鎮靜、鎮痛麻醉在治療性ERCP中的安全性評估及應用.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09, 16(8): 645-648. doi: 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