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臨床適用性評價工具(2.0版)旨在定量評估臨床實踐指南的臨床適用性,并為改善其臨床適用性提供建議。該工具由指南目標使用者擔任評價者,包括評價者基本信息、評價條目、評分方案共3個部分,其中評價條目部分涵蓋領域可獲得性、可讀性、可接受性、可行性和總體評價。本文對該工具的適用范圍、使用說明、條目等內容進行詳細解讀,以便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
臨床實踐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是指基于系統評價證據并比較、評估不同干預措施利弊形成的能夠為患者提供最佳保健服務的指導文件,是縮小當前最佳證據與臨床實踐差距的決策工具[1]。近年來,全球指南發表數量急劇增加,但僅制訂出指南并不能達到改善臨床診療效果的目的,只有具體應用于臨床才能發揮改善患者預后,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的作用。研究表明,指南推廣與實施效果不理想,即臨床適用性差,是大多數現有指南共存的問題[2]。
為評價指南臨床適用性和提高其應用價值,本課題組前期已建立由指南目標使用者擔任評價者的指南臨床適用性評價工具(以下簡稱“工具”)1.0版和2.0版[3-4],并進行實證研究評估了工具的適用性和信效度[5-8]。系列研究結果表明,此工具可操作性強,結果穩定可靠、真實有效,既可幫助醫務人員遴選臨床適用性高的指南,又可為指南制訂者提供改進意見。本文參照醫學評估量表用戶手冊撰寫框架[9]從工具概要、使用說明、條目介紹等維度對工具2.0版進行解讀,以便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其內容并參考使用。
1 工具概要
該工具適用人員包括但不限于醫務人員、科研工作者、指南制訂者等;適用于臨床診療過程中使用的任何指南,包括篩查、診斷、治療或干預性指南;可被用于任何需要評價指南臨床適用性的場景,包括但不限于臨床實踐、臨床科研等;可用于:① 評價某部指南的臨床適用性;② 比較某部指南臨床適用性隨時間等因素的變化情況;③ 比較多部指南臨床適用性的優劣水平;④ 提供改善指南臨床適用性應對策略的基本思路。
該工具包括評價者基本信息、評價條目、評分方案共3個部分:① 評價者基本信息:合計條目12個,包括年齡、地域、學歷、職業、職稱、所在醫療機構情況、對評價指南的熟悉程度、從事專業、從業年限及利益聲明;② 評價條目:領域4個和總體評價1個,合計條目12個,包含可獲得性(條目1~2)、可讀性(條目3~4)、可接受性(條目5~7)、可行性(條目8~10)和總體評價(條目11~12),其中9個條目采用5級李克特評分量表進行評價,2個條目采用多選形式,1個條目采用自由填寫形式;③ 評分方案:描述對各領域評分和總體評分進行標準化得分處理的計算方法。
2 使用說明
2.1 前期準備
為準確、高效地使用本工具,評價者應做好如下準備:① 仔細閱讀待評價指南的全文,熟悉指南基本框架和基本內容,包括適用人群、適用范圍、推薦意見、證據等級等;② 仔細閱讀工具解讀文件,熟悉工具使用方法及各評價條目的具體含義。若對工具內容存在疑問,可通過討論或聯系工具制訂者等多種方式尋求幫助,在達成一致后方可實施評價工作。
2.2 評價步驟
實施指南臨床適用性評價共包括5個步驟:① 確定待評價指南:根據臨床實踐、臨床科研、指南研發等目的,選擇待評價臨床適用性的目標指南;② 確定調查對象:根據目標指南的適用領域,選擇指南使用者作為問卷調查對象;③ 臨床適用性問卷調查:利用工具實施問卷調查,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紙質版問卷或網絡問卷;④ 統計分析:對評價者基本信息、總評分、各領域評分、影響因素等內容進行描述和組間比較;⑤ 提出結論和建議:根據統計分析結果對指南臨床適用性進行評價,并提出改進策略。
2.3 計分原則
工具第二部分“評價條目”除2個條目采用多選形式,1個條目采用自由填寫形式外,其余9個條目均采用李克特等級評分量表方法(1~5分)進行評價。以條目1“您此前(登錄本指南數據庫前)是否能方便的獲取本指南?”為例進行說明:得分1分表示“非常不便”,得分5分表示“非常方便”,得分在2~4分之間,表示獲取指南介于“非常不便”和“非常方便”之間。評價者根據獲取指南的困難程度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表示獲取指南所面臨的困難越少,獲取越方便。
2.4 得分轉換
為方便對各領域和總體得分進行評價和比較,工具采用標準化得分對原始評分進行轉化。
2.4.1 某領域標準化得分計算方法
某領域標準化得分(%)=(所有評價者該領域評價分數之和?該領域最小可能獲取分數)/(該領域最大可能獲取分數?該領域最小可能獲取分數)×100%。值得注意的是,當僅有1位評價者時,基于上述算法則可獲得該評價者某領域標準化得分。
舉例:可讀性領域包括2個條目,即條目3和條目4,評分范圍均為1~5分,評價者A在該領域給出的得分分別是2分和3分,評價者B給出的得分分別是3分和3分。當兩位評價者在該領域的2個條目給出的最少得分均為1分時,即為該領域最小可能獲取分數4分;當兩位評價者在該領域的2個條目給出的最多得分均為5分時,即為該領域最大可能獲取分數20分(表1),則該領域兩位評價者評分的標準化得分為:該領域標準化得分(%)=[(2+3+3+3)?(1+1+1+1)]/[(5+5+5+5)?(1+1+1+1)]×100%=43.75%。

2.4.2 總體標準化得分計算方法
總體標準化得分(%)=(所有評價者總體評價分數之和?總體評價最小可能獲取分數)/(總體評價最大可能獲取分數?總體評價最小可能獲取分數)×100%。值得注意的是,當僅有1位評價者時,基于上述算法則可獲得該評價者總體標準化得分。
舉例:該評價工具9個條目采用5級李克特評分量表進行評價,因此每位評價者給出的最小總分是9分,最大總分為45分。若評價者A給出的總分是28分,評價者B給出的總分是29分(表2),則總體標準化得分為:總體標準化得分(%)=[(28+29)?(9+9)]/[(45+45)?(9+9)]×100%=54.17%。

2.5 缺失值處理
在問卷調查過程中,若漏答3題及以上的則被認為是無效問卷,應該剔除,不納入統計分析;漏答1~2題的問卷可采用缺失值處理,若漏答題目采用5級李克特評分量表評分,且該領域含其他未缺失評分條目,則以該領域其他條目的平均分替代;若該領域無其他未缺失評分條目,則以其他領域的平均分替代。若漏答題目為非評分條目,則以其他調查對象在該條目的平均水平替代[10]。
2.6 結果解釋
“評價條目”各領域標準化得分可用于確定指南臨床適用性的促進因素和阻礙因素,但目前沒有實證數據將具體的分數與具體的評價結果聯系起來,即無法通過統一的臨床適用性閾值來區分高、中和低適用性指南。在缺乏評價閾值的情況下,評價者可通過如下方法在使用該工具前確定適宜的評價閾值[11]:
① 基于優先領域:評價者可通過共識事先確定某領域為影響指南臨床適用性的優先領域,并基于該優先領域的得分來創建閾值。例如,評價者事先確定可接受性為影響指南臨床適用性的優先領域,并確定高臨床適用性指南是可接受性標準化得分>70%的指南。
② 基于所有領域:評價者可通過共識基于所有4個領域創建一個閾值。例如,評價者認為4個領域均同等程度影響指南臨床適用性,并確定高臨床適用性的指南是各領域標準化得分都>70%的指南;此外,評價者若認為各領域重要性不同,也可為根據每個領域創建不同的領域閾值。
③ 基于改進閾值:若待評價指南的臨床適用性評分隨時間變化,研究者可設置改進閾值,以評價指南臨床適用性的變化程度。例如,評價者可確定在5年內,若待評價指南在各領域的標準化得分均提高10%及以上,則認為指南臨床適用性得到了改善。
2.7 注意事項
2.7.1 待評價指南
指南從制訂、推廣到被醫務人員熟知、運用于臨床,需要一定的過渡期。因此,為更真實地反映某指南推薦意見在臨床推廣使用的程度,建議待評價指南發布1年后再行評價。
2.7.2 調查對象
為使工具評價結果更具代表性、真實性,指南臨床適用性的調查對象原則上應包括待評價指南的所有相關使用者。在實際調查過程中,可根據資源可及性,使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從各地區、各級醫療機構、各類醫務人員中選擇一定數量的對象進行調查。此外,調查對象應具備如下特征:具有臨床診療經驗;熟悉本醫療機構診療情況;熟悉待評價指南內容和框架;從事專業與待評價指南領域一致;明確申明其與待評價指南相關的任何利益沖突。
3 條目介紹
工具“評價者基本信息”部分,旨在調查評價者的基本情況,包括年齡、地域、學歷、職業等,由調查對象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對應選項即可。此部分重點介紹“評價條目”部分,以統一評價標準。
領域1:可獲得性。
1. 您此前是否能方便的獲取本指南?
含義:此條目旨在評價指南獲取時的便捷程度。
評分標準:若您在獲取本指南時,由于各種因素導致完全不能自主獲取指南,則應給出1分;若您在獲取指南時不存在任何困難,則應給出5分。
考慮因素:是否清楚各種獲取途徑?獲取途徑是否適用于本地區?獲取本指南是否需要消耗大量人、財、物?
2. 您獲取本指南的途徑包括(可多選)。
含義:此條目旨在了解各調查對象獲取待評價指南的具體途徑。
評分標準:此條目采用多項選擇,未采用5級李克特評分量表,因此無需進行評分。
考慮因素:根據調查對象的實際獲取途徑選擇合適的選項,并在方框“□”中畫“√”即可;若存在其他獲取途徑,請在對應橫線處用文字表述。
領域2:可讀性。
3. 本指南內容框架是否一目了然、方便閱讀?
含義:此條目旨在評價指南結構是否清晰明了,是否便于閱讀者及時掌握重點推薦意見。
評分標準:若您在閱讀指南時,完全不能辨析各部分的撰寫邏輯和主要內容,則應給出1分;若您能在短時間掌握指南結構和重點推薦意見,則應給出5分。
考慮因素:指南各部分是否用標題進行區分?重點推薦意見是否用加粗、加框等特殊形式進行表述?
4. 本指南語言表述是否易于理解?
含義:此條目旨在評價指南是否采用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進行撰寫,用詞是否科學規范、符合日常表達習慣。
評分標準:若您在閱讀指南時,完全不能讀懂相關內容,則應給出1分;若您在閱讀時,不存在任何困難,能完全掌握指南傳遞的信息,則應給出5分。
考慮因素:語句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準確?語言表述邏輯是否合理?
領域3:可接受性。
5. 您是否認同本指南的推薦意見?(針對與您工作相關的內容)
含義:此條目旨在評價調查對象是否認同指南的推薦意見。
評分標準:若指南推薦意見與您的診療意愿和專業知識符合度<20%,則應給出1分;若指南推薦意見與您的診療意愿和專業知識符合度≥80%,則應給出5分。
考慮因素:推薦意見的科學性?推薦意見與您診療意愿的符合程度?
6. 本指南針對的臨床問題與您所面臨的臨床問題相符程度?
含義:此條目旨在評價指南所描述的臨床問題與臨床實踐的符合程度。
評分標準:若指南所描述的臨床問題在您的臨床實踐中,出現頻率<20%,則應給出1分;若指南所描述的臨床問題在您的臨床實踐中出現頻率≥80%,則應給出5分。
考慮因素:指南描述的問題是否出現在臨床實踐中?是否為臨床實踐常見問題?
7. 您是否愿意參考本指南的推薦意見開展工作?(針對與您工作相關的內容)
含義:此條目旨在評價您參照指南推薦意見開展臨床工作的意愿。
評分標準:若您完全不愿意參照本指南推薦意見開展臨床工作,則應給出1分;若您非常愿意參照本指南推薦意見開展臨床工作,則應給出5分。
考慮因素:推薦意見的科學性?推薦意見與臨床實踐的符合程度?對推薦意見的認同度?推薦意見在本地區的適用性?是否具備實施推薦意見的物質條件?
領域4:可行性。
8. 您個人是否具備實施本指南所需的專業技能?(針對與您工作相關的內容)
含義:此條目旨在評價您是否具備實施指南推薦意見的各種能力,包括操作技能、專業知識、臨床經驗等。
評分標準:若您完全不具備實施指南的任何專業技能,導致指南無法實施,則應給出1分;若您具備各種實施本指南的技能,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從個人能力層面能保證指南推薦意見順利實施,則應給出5分。
考慮因素:是否具備相關專業知識?是否具備相關操作技能?是否具備相關臨床經驗?
9. 您所在醫療環境中,是否可獲得本指南所推薦的干預措施或設備,如:藥物、器械等?(針對與您工作相關的內容)
含義:此條目旨在評價您所在醫療機構是否能夠提供保障指南實施的各種物資。
評分標準:若您所在醫療機構完全不能夠提供推薦意見涉及的任何物資,例如:場地、藥物、器械、試劑、耗材等,則應給出1分;若您所在醫療機構能夠提供推薦意見涉及的各種物資,例如:場地、藥物、器械、試劑、耗材等,則應給出5分。
考慮因素:是否具備相關設備?是否具備相關藥物?是否具備相關診療環境?是否具備相關耗材?
10. 您所在醫療機構是否存在實施本指南的障礙?
含義:此條目旨在從醫務人員、患者、環境、指南等4個層面,調查您所在醫療機構面臨的阻礙因素。
評分標準:此條目采用多項選擇,未采用5級李克特評分量表,因此無需進行評分。
考慮因素:根據實際情況,從各維度選擇適宜的選項作答,并在方框“□”中畫“√”即可;若存在其他因素,請在對應橫線處用文字表述。
領域5:總體評價。
11. 您認為本指南是否對您的日常工作有指導作用?
含義:此條目旨在評價指南對臨床實踐的指導作用,從整體水平評價指南臨床適用性。
評分標準:若您認為指南對臨床工作完全沒有任何指導作用,不能提供任何參考價值,則應給出1分;若您認為指南對臨床工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則應給出5分。
考慮因素:指南質量?指南推薦意見與臨床實踐的符合程度?推薦意見涉及的資源是否可及?是否具備相關技能?是否符合患者意愿?是否符合您的診療意愿?
12. 您對提高本指南臨床適用性的建議
含義:此條目旨在廣泛收集改善指南臨床適用性的意見。
評分標準:此條目采用問答形式,未采用5級李克特評分量表,因此無需進行評分。
考慮因素:可從可讀性、可及性、可接受性、可實施性等4個維度提出建議,并在橫線處用文字描述。
4 總結
臨床適用性是評價指南推薦意見是否能在臨床實踐中推廣使用的重要指標,高臨床適用性的指南可充分發揮其臨床指導作用。本課題組前期研發的評價工具充分考慮了當前可得最佳研究證據及目標評價者的角色特征,評價條目科學、全面、要點突出,可供各類人員使用。隨著證據的更新和評價實踐反饋,該工具可持續改進更新。
臨床實踐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是指基于系統評價證據并比較、評估不同干預措施利弊形成的能夠為患者提供最佳保健服務的指導文件,是縮小當前最佳證據與臨床實踐差距的決策工具[1]。近年來,全球指南發表數量急劇增加,但僅制訂出指南并不能達到改善臨床診療效果的目的,只有具體應用于臨床才能發揮改善患者預后,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的作用。研究表明,指南推廣與實施效果不理想,即臨床適用性差,是大多數現有指南共存的問題[2]。
為評價指南臨床適用性和提高其應用價值,本課題組前期已建立由指南目標使用者擔任評價者的指南臨床適用性評價工具(以下簡稱“工具”)1.0版和2.0版[3-4],并進行實證研究評估了工具的適用性和信效度[5-8]。系列研究結果表明,此工具可操作性強,結果穩定可靠、真實有效,既可幫助醫務人員遴選臨床適用性高的指南,又可為指南制訂者提供改進意見。本文參照醫學評估量表用戶手冊撰寫框架[9]從工具概要、使用說明、條目介紹等維度對工具2.0版進行解讀,以便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其內容并參考使用。
1 工具概要
該工具適用人員包括但不限于醫務人員、科研工作者、指南制訂者等;適用于臨床診療過程中使用的任何指南,包括篩查、診斷、治療或干預性指南;可被用于任何需要評價指南臨床適用性的場景,包括但不限于臨床實踐、臨床科研等;可用于:① 評價某部指南的臨床適用性;② 比較某部指南臨床適用性隨時間等因素的變化情況;③ 比較多部指南臨床適用性的優劣水平;④ 提供改善指南臨床適用性應對策略的基本思路。
該工具包括評價者基本信息、評價條目、評分方案共3個部分:① 評價者基本信息:合計條目12個,包括年齡、地域、學歷、職業、職稱、所在醫療機構情況、對評價指南的熟悉程度、從事專業、從業年限及利益聲明;② 評價條目:領域4個和總體評價1個,合計條目12個,包含可獲得性(條目1~2)、可讀性(條目3~4)、可接受性(條目5~7)、可行性(條目8~10)和總體評價(條目11~12),其中9個條目采用5級李克特評分量表進行評價,2個條目采用多選形式,1個條目采用自由填寫形式;③ 評分方案:描述對各領域評分和總體評分進行標準化得分處理的計算方法。
2 使用說明
2.1 前期準備
為準確、高效地使用本工具,評價者應做好如下準備:① 仔細閱讀待評價指南的全文,熟悉指南基本框架和基本內容,包括適用人群、適用范圍、推薦意見、證據等級等;② 仔細閱讀工具解讀文件,熟悉工具使用方法及各評價條目的具體含義。若對工具內容存在疑問,可通過討論或聯系工具制訂者等多種方式尋求幫助,在達成一致后方可實施評價工作。
2.2 評價步驟
實施指南臨床適用性評價共包括5個步驟:① 確定待評價指南:根據臨床實踐、臨床科研、指南研發等目的,選擇待評價臨床適用性的目標指南;② 確定調查對象:根據目標指南的適用領域,選擇指南使用者作為問卷調查對象;③ 臨床適用性問卷調查:利用工具實施問卷調查,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紙質版問卷或網絡問卷;④ 統計分析:對評價者基本信息、總評分、各領域評分、影響因素等內容進行描述和組間比較;⑤ 提出結論和建議:根據統計分析結果對指南臨床適用性進行評價,并提出改進策略。
2.3 計分原則
工具第二部分“評價條目”除2個條目采用多選形式,1個條目采用自由填寫形式外,其余9個條目均采用李克特等級評分量表方法(1~5分)進行評價。以條目1“您此前(登錄本指南數據庫前)是否能方便的獲取本指南?”為例進行說明:得分1分表示“非常不便”,得分5分表示“非常方便”,得分在2~4分之間,表示獲取指南介于“非常不便”和“非常方便”之間。評價者根據獲取指南的困難程度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表示獲取指南所面臨的困難越少,獲取越方便。
2.4 得分轉換
為方便對各領域和總體得分進行評價和比較,工具采用標準化得分對原始評分進行轉化。
2.4.1 某領域標準化得分計算方法
某領域標準化得分(%)=(所有評價者該領域評價分數之和?該領域最小可能獲取分數)/(該領域最大可能獲取分數?該領域最小可能獲取分數)×100%。值得注意的是,當僅有1位評價者時,基于上述算法則可獲得該評價者某領域標準化得分。
舉例:可讀性領域包括2個條目,即條目3和條目4,評分范圍均為1~5分,評價者A在該領域給出的得分分別是2分和3分,評價者B給出的得分分別是3分和3分。當兩位評價者在該領域的2個條目給出的最少得分均為1分時,即為該領域最小可能獲取分數4分;當兩位評價者在該領域的2個條目給出的最多得分均為5分時,即為該領域最大可能獲取分數20分(表1),則該領域兩位評價者評分的標準化得分為:該領域標準化得分(%)=[(2+3+3+3)?(1+1+1+1)]/[(5+5+5+5)?(1+1+1+1)]×100%=43.75%。

2.4.2 總體標準化得分計算方法
總體標準化得分(%)=(所有評價者總體評價分數之和?總體評價最小可能獲取分數)/(總體評價最大可能獲取分數?總體評價最小可能獲取分數)×100%。值得注意的是,當僅有1位評價者時,基于上述算法則可獲得該評價者總體標準化得分。
舉例:該評價工具9個條目采用5級李克特評分量表進行評價,因此每位評價者給出的最小總分是9分,最大總分為45分。若評價者A給出的總分是28分,評價者B給出的總分是29分(表2),則總體標準化得分為:總體標準化得分(%)=[(28+29)?(9+9)]/[(45+45)?(9+9)]×100%=54.17%。

2.5 缺失值處理
在問卷調查過程中,若漏答3題及以上的則被認為是無效問卷,應該剔除,不納入統計分析;漏答1~2題的問卷可采用缺失值處理,若漏答題目采用5級李克特評分量表評分,且該領域含其他未缺失評分條目,則以該領域其他條目的平均分替代;若該領域無其他未缺失評分條目,則以其他領域的平均分替代。若漏答題目為非評分條目,則以其他調查對象在該條目的平均水平替代[10]。
2.6 結果解釋
“評價條目”各領域標準化得分可用于確定指南臨床適用性的促進因素和阻礙因素,但目前沒有實證數據將具體的分數與具體的評價結果聯系起來,即無法通過統一的臨床適用性閾值來區分高、中和低適用性指南。在缺乏評價閾值的情況下,評價者可通過如下方法在使用該工具前確定適宜的評價閾值[11]:
① 基于優先領域:評價者可通過共識事先確定某領域為影響指南臨床適用性的優先領域,并基于該優先領域的得分來創建閾值。例如,評價者事先確定可接受性為影響指南臨床適用性的優先領域,并確定高臨床適用性指南是可接受性標準化得分>70%的指南。
② 基于所有領域:評價者可通過共識基于所有4個領域創建一個閾值。例如,評價者認為4個領域均同等程度影響指南臨床適用性,并確定高臨床適用性的指南是各領域標準化得分都>70%的指南;此外,評價者若認為各領域重要性不同,也可為根據每個領域創建不同的領域閾值。
③ 基于改進閾值:若待評價指南的臨床適用性評分隨時間變化,研究者可設置改進閾值,以評價指南臨床適用性的變化程度。例如,評價者可確定在5年內,若待評價指南在各領域的標準化得分均提高10%及以上,則認為指南臨床適用性得到了改善。
2.7 注意事項
2.7.1 待評價指南
指南從制訂、推廣到被醫務人員熟知、運用于臨床,需要一定的過渡期。因此,為更真實地反映某指南推薦意見在臨床推廣使用的程度,建議待評價指南發布1年后再行評價。
2.7.2 調查對象
為使工具評價結果更具代表性、真實性,指南臨床適用性的調查對象原則上應包括待評價指南的所有相關使用者。在實際調查過程中,可根據資源可及性,使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從各地區、各級醫療機構、各類醫務人員中選擇一定數量的對象進行調查。此外,調查對象應具備如下特征:具有臨床診療經驗;熟悉本醫療機構診療情況;熟悉待評價指南內容和框架;從事專業與待評價指南領域一致;明確申明其與待評價指南相關的任何利益沖突。
3 條目介紹
工具“評價者基本信息”部分,旨在調查評價者的基本情況,包括年齡、地域、學歷、職業等,由調查對象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對應選項即可。此部分重點介紹“評價條目”部分,以統一評價標準。
領域1:可獲得性。
1. 您此前是否能方便的獲取本指南?
含義:此條目旨在評價指南獲取時的便捷程度。
評分標準:若您在獲取本指南時,由于各種因素導致完全不能自主獲取指南,則應給出1分;若您在獲取指南時不存在任何困難,則應給出5分。
考慮因素:是否清楚各種獲取途徑?獲取途徑是否適用于本地區?獲取本指南是否需要消耗大量人、財、物?
2. 您獲取本指南的途徑包括(可多選)。
含義:此條目旨在了解各調查對象獲取待評價指南的具體途徑。
評分標準:此條目采用多項選擇,未采用5級李克特評分量表,因此無需進行評分。
考慮因素:根據調查對象的實際獲取途徑選擇合適的選項,并在方框“□”中畫“√”即可;若存在其他獲取途徑,請在對應橫線處用文字表述。
領域2:可讀性。
3. 本指南內容框架是否一目了然、方便閱讀?
含義:此條目旨在評價指南結構是否清晰明了,是否便于閱讀者及時掌握重點推薦意見。
評分標準:若您在閱讀指南時,完全不能辨析各部分的撰寫邏輯和主要內容,則應給出1分;若您能在短時間掌握指南結構和重點推薦意見,則應給出5分。
考慮因素:指南各部分是否用標題進行區分?重點推薦意見是否用加粗、加框等特殊形式進行表述?
4. 本指南語言表述是否易于理解?
含義:此條目旨在評價指南是否采用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進行撰寫,用詞是否科學規范、符合日常表達習慣。
評分標準:若您在閱讀指南時,完全不能讀懂相關內容,則應給出1分;若您在閱讀時,不存在任何困難,能完全掌握指南傳遞的信息,則應給出5分。
考慮因素:語句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準確?語言表述邏輯是否合理?
領域3:可接受性。
5. 您是否認同本指南的推薦意見?(針對與您工作相關的內容)
含義:此條目旨在評價調查對象是否認同指南的推薦意見。
評分標準:若指南推薦意見與您的診療意愿和專業知識符合度<20%,則應給出1分;若指南推薦意見與您的診療意愿和專業知識符合度≥80%,則應給出5分。
考慮因素:推薦意見的科學性?推薦意見與您診療意愿的符合程度?
6. 本指南針對的臨床問題與您所面臨的臨床問題相符程度?
含義:此條目旨在評價指南所描述的臨床問題與臨床實踐的符合程度。
評分標準:若指南所描述的臨床問題在您的臨床實踐中,出現頻率<20%,則應給出1分;若指南所描述的臨床問題在您的臨床實踐中出現頻率≥80%,則應給出5分。
考慮因素:指南描述的問題是否出現在臨床實踐中?是否為臨床實踐常見問題?
7. 您是否愿意參考本指南的推薦意見開展工作?(針對與您工作相關的內容)
含義:此條目旨在評價您參照指南推薦意見開展臨床工作的意愿。
評分標準:若您完全不愿意參照本指南推薦意見開展臨床工作,則應給出1分;若您非常愿意參照本指南推薦意見開展臨床工作,則應給出5分。
考慮因素:推薦意見的科學性?推薦意見與臨床實踐的符合程度?對推薦意見的認同度?推薦意見在本地區的適用性?是否具備實施推薦意見的物質條件?
領域4:可行性。
8. 您個人是否具備實施本指南所需的專業技能?(針對與您工作相關的內容)
含義:此條目旨在評價您是否具備實施指南推薦意見的各種能力,包括操作技能、專業知識、臨床經驗等。
評分標準:若您完全不具備實施指南的任何專業技能,導致指南無法實施,則應給出1分;若您具備各種實施本指南的技能,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從個人能力層面能保證指南推薦意見順利實施,則應給出5分。
考慮因素:是否具備相關專業知識?是否具備相關操作技能?是否具備相關臨床經驗?
9. 您所在醫療環境中,是否可獲得本指南所推薦的干預措施或設備,如:藥物、器械等?(針對與您工作相關的內容)
含義:此條目旨在評價您所在醫療機構是否能夠提供保障指南實施的各種物資。
評分標準:若您所在醫療機構完全不能夠提供推薦意見涉及的任何物資,例如:場地、藥物、器械、試劑、耗材等,則應給出1分;若您所在醫療機構能夠提供推薦意見涉及的各種物資,例如:場地、藥物、器械、試劑、耗材等,則應給出5分。
考慮因素:是否具備相關設備?是否具備相關藥物?是否具備相關診療環境?是否具備相關耗材?
10. 您所在醫療機構是否存在實施本指南的障礙?
含義:此條目旨在從醫務人員、患者、環境、指南等4個層面,調查您所在醫療機構面臨的阻礙因素。
評分標準:此條目采用多項選擇,未采用5級李克特評分量表,因此無需進行評分。
考慮因素:根據實際情況,從各維度選擇適宜的選項作答,并在方框“□”中畫“√”即可;若存在其他因素,請在對應橫線處用文字表述。
領域5:總體評價。
11. 您認為本指南是否對您的日常工作有指導作用?
含義:此條目旨在評價指南對臨床實踐的指導作用,從整體水平評價指南臨床適用性。
評分標準:若您認為指南對臨床工作完全沒有任何指導作用,不能提供任何參考價值,則應給出1分;若您認為指南對臨床工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則應給出5分。
考慮因素:指南質量?指南推薦意見與臨床實踐的符合程度?推薦意見涉及的資源是否可及?是否具備相關技能?是否符合患者意愿?是否符合您的診療意愿?
12. 您對提高本指南臨床適用性的建議
含義:此條目旨在廣泛收集改善指南臨床適用性的意見。
評分標準:此條目采用問答形式,未采用5級李克特評分量表,因此無需進行評分。
考慮因素:可從可讀性、可及性、可接受性、可實施性等4個維度提出建議,并在橫線處用文字描述。
4 總結
臨床適用性是評價指南推薦意見是否能在臨床實踐中推廣使用的重要指標,高臨床適用性的指南可充分發揮其臨床指導作用。本課題組前期研發的評價工具充分考慮了當前可得最佳研究證據及目標評價者的角色特征,評價條目科學、全面、要點突出,可供各類人員使用。隨著證據的更新和評價實踐反饋,該工具可持續改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