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脊柱外科 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學重點實驗室(石家莊,05005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目的 評估頸前路減壓單純椎間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術治療多節段頸椎病的臨床療效。 方法 回顧分析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符合選擇標準的多節段頸椎病患者62例,32例行頸前路減壓單純椎間Cage植骨融合術(A組),30例行頸前路減壓Cage植骨融合內固定術(B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變類型、病變節段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采用日本骨科學會(JOA)17分評分法和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價臨床療效,并對兩組椎間高度、融合器沉降程度和沉降率、頸椎曲度、椎間融合率等進行比較。 結果 B組手術時間為(109.7±11.2)min,顯著多于A組(87.8±6.9)min(t=—2.259,P=0.037)。術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兩組患者均獲隨訪,A組隨訪時間8~27個月,平均15.8個月;B組隨訪時間9~28個月,平均16.4個月。隨訪期間未出現并發癥,B組無內固定物并發癥發生。兩組患者末次隨訪時JOA評分及VAS評分均較術前顯著改善(P<0.05)。術后軸性癥狀嚴重程度,A組優20例,良9例,可2例,差1例,優良率90.63%;B組優19例,良7例,可3例,差1例,優良率86.67%;兩組優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765,P=0.382)。兩組患者術后即刻及末次隨訪時椎間高度及末次隨訪時頸椎曲度均較術前顯著改善(P<0.05)。A、B組Cage沉降程度分別為(1.4±0.9)mm和(1.2±1.6)mm,沉降率分別為9.52%(8/84)和7.59%(6/79),融合率分別為95.24%(80/84)和96.20%(76/79),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與頸前路減壓Cage植骨融合內固定術相比,頸前路減壓單純椎間Cage植骨融合術可獲得滿意的臨床療效和影像學指標,且手術時間更短,是治療多節段頸椎病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

引用本文: 馮碩, 張為, 申勇, 丁文元, 孫亞澎, 馬雷, 張迪. 兩種術式治療多節段頸椎病的臨床對比研究.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14, 28(4): 457-462. doi: 10.7507/1002-1892.20140104 復制

  • 上一篇

    國產多孔鉭材料兔髕腱內植入形態學特點及生物相容性評價
  • 下一篇

    頸后路單開門椎管成形術聯合椎間孔切開對預防術后C5神經根癱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