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遵義醫科大學研究生院(貴州遵義 563000);
  • 2. 遂寧市中心醫院消化中心四病區(四川遂寧 62900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引用

胃癌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而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是導致胃癌的最重要原因。隨著四聯療法的廣泛應用,Hp 相關胃癌的發病率也得到顯著下降。除 Hp 外的胃內菌群參與了對胃正常生理功能的調控,有研究證據顯示胃內菌群失衡參與了胃炎及胃癌的致病。此外,對于根除 Hp 后發生胃癌的患者,胃內菌群失衡也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相關機制已得到初步研究。基于此,該文綜述了胃內菌群失衡與胃癌的相關研究進展,以求進一步了解胃癌的致病機制,并為尋求更為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參考。